壹、舉壹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壹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述而》:“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如果他不能舉壹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二、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釋: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後。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自:宋 朱熹《朱子全書·學三》:“舉壹而三反,聞壹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譯文:舉壹而三次,聽說壹而知十,於是學者用功之深,窮理的成熟,然後能融會貫通,才落到這壹步。
三、觸類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釋:觸類:接觸某壹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壹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出自:西周 周文王《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譯文:再引申其義,觸動類推而增長,天下所能之事皆無所遺了。
四、聞壹知十 [ wén yī zhī shí ]
解釋:聽到壹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壹以知十,賜也聞壹以知二。”
譯文:我怎麽敢指望回?顏回聽到壹件事就能推知十,我聽到壹個壹可以了解第二個
五、溫故知新 [ wēn gù zhī xīn ]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