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刻舟求劍
全拼: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處: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譯文: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壹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裏。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壹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例句:
1、如果我們走不出“刻舟求劍”的思維模式,那麽,無論是什麽樣的預測,對於今天的滬深股市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
2、不要縮在角落裏,啜著飲料,刻舟求劍地等人說話。要反客為主,開始和所有人談話,我是說和所有人。
3、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劍這句成語,比喻人們做事情要從客觀實際出發,註意事物的發展變化,來處理事情。
4、他本來思想就僵化,會幹出像刻舟求劍般的蠢事來也不意外。
5、李智揣測楊肉白必然會來探望親親,於是在病院裏布滿了警員,刻舟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