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 棄本逐末是什麽意思?有什麽典故和故事?

成語: 棄本逐末是什麽意思?有什麽典故和故事?

成語: 棄本逐末 成語簡解 編號 : 1947 成語 : 棄本逐末 註音 : ㄑ|ˋ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漢語拼音 : qì běn zhú mò 參考詞語 : 舍本逐末 釋義 : 義參「舍本逐末」。見「舍本逐末」條。 Emoji符號 : 末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棄本逐末”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舍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舍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壹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舍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舍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後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後回說:「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麽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麽會有國君?哪有舍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典源 : 此處所列為「舍本逐末」之典源,提供參考。#《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1>三曰: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誌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壹。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民舍2>本而事3>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4>;其產約而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誌,無有居心5>。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6>;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7>,以是為非,以非為是。 〔註解〕 (1)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2)舍:通「舍」,音ㄕㄜˇ,舍棄。 (3)事:從事。 (4)產約:農作物生產量少。約,減少。 (5)居心:安居鄉土之心。 (6)好智:喜愛耍小聰明。好,音ㄏㄠˋ。 (7)巧法令:工於玩弄法令。 〔參考資料〕《戰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書證 : 01.《漢書.卷二四.食貨誌四下》:「民心動搖,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02.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壹.兩監》:「爾後物態澆漓,稔於世祿,以京兆為榮美,同華為利市,莫不去實務華,棄本逐末。」 成語接龍

“末”字開頭的成語

“棄”字結尾的成語

“棄”字開頭的成語

“末”字結尾的成語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棄本逐末。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棄本逐末”分成的單字詳解:

棄, 本, 逐, 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