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帶有蝦的成語?

帶有蝦的成語?

帶蝦字的吉利成語

帶蝦字的吉利成語,蝦,是壹種生活在水中的長身動物,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少人都喜歡吃各種蝦的食物,蝦在古代開始也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以下了解帶蝦字的吉利成語。

帶蝦字的吉利成語1

井底蝦蟆、蝦蟆抱桂、將蝦釣鱉、蝦忙蟹亂、腹蟹目蝦、蟹將蝦兵、蝦荒蟹亂、水母目蝦、蝦兵蟹將、井底蝦蟇

含有與蝦有關的吉祥成語的成語

魚蝦蟹,很普通,很平常。對於白洋澱人來說,經常與它們接觸,品嘗它們的美味。這些常見的水產品背後,卻有很深的文化含義。在古代,魚是生育繁衍的象征,魚傳尺素代表書信來往,魚符是信物,魚的諧音被人們用來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願望。蝦活潑,蟹霸氣,象征好運、橫財就手。

鯉魚象征贏利,金魚寓意財運

魚蝦蟹,壹直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許由於它們和人類日常生活關系密切,人類對它們產生了特殊的感情,視之為吉祥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在魚蝦蟹身上註入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魚蝦蟹文化,成為傳統吉祥文化不可缺少的壹部分。以魚蝦蟹為題材的吉祥圖案歷來受到大眾的青睞,其用途十分廣泛。在魚蝦蟹中,魚的文化含義最廣。

生活在水中的魚,來去自如,形態優美,種類之多數不勝數,繁殖力極強,常成群結隊活動。早在遙遠的漁獵時代,人類就希望能像魚壹樣大量繁行後代。因此,古代陶器上的魚紋可以視為生育和繁衍的象征,古代銅鏡背面的雙魚紋飾也有此寓意。

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常用“鴻雁傳書”表示書信來往,含義相同的成語還有“魚傳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壹尺,稱為尺素。相傳古人為秘密傳遞信息,將尺素藏在魚腹中傳給對方,後來改為用魚形匣子裝書信,於是,就有了“魚傳尺素”這句成語,成了傳遞書信的又壹個代名詞。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雲:“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宋代詞人秦觀的《踏莎行》寫道:“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明代王世貞也寫道:“忽報江秋魚素到,似言山色馬曾多。”

魚形物件後來又成為信物。隋唐時期朝廷頒發壹種信符稱“魚符”或“魚契”,這種魚符是雕木或鑄銅為魚形,刻書其上,剖開而分執之,以備兩邊符合,作為憑信。唐宋時,達官貴人常身佩以金質魚符,以示顯貴。

“魚”與“余”諧音,所以魚象征富足有余。在象征喜慶富貴的傳統吉祥圖中,常有魚出現。如漢代銅洗底部就繪有對魚,其側面還題有“大吉羊(祥)”的.字樣,稱為“雙魚吉慶”圖。後人的對聯中也有以此入對的,如“晉磚五虎宜子孫,漢洗雙魚大吉羊”。繪有兩童子壹人持魚形飾物壹人擊磬的圖案,寓意“吉慶有余”,取“魚”與“余”諧音,“磬”與“慶”諧音,寓意年年有余,大吉大利。

另外,不同的魚有不同的吉祥含義。如鯰魚的“鯰”與“年”諧音,兩條鯰魚和柑橘組成的圖案稱為“年年大吉”。相傳魚躍龍門,跳過去則化為龍,跳不過去仍為魚,而能跳過龍門的,只有善跳躍的鯉魚。因此,“鯉魚跳龍門”是中國自古至今應用最廣泛的圖案之壹,常用來比喻經過奮鬥改變地位和處境。

金魚為鯽魚之變種,多呈金紅色。它錦鱗閃爍,儀態穩重,沈浮自如,翩翩多姿,深受人們喜愛,是有名的觀賞魚種,被稱為“金鱗仙子”、“水中牡丹”。“金魚”與“金玉”諧音,所以有壹種吉祥圖案,畫面是壹座院子的水塘中有壹群金魚遊動,塘邊站著壹個婦女與兩個孩子以及她的丫鬟。這裏,由“金魚滿塘”諧音,便得來了“金玉滿堂”。

按古代堪輿學說,水代表財,金魚在水中遊動,據說能帶來財運。因此,很多人養金魚除了用於觀賞外,還希望給家庭帶來活力和生氣。此外,魚在水中遊動自如又有“如魚得水”之意,象征夫妻和諧,家庭和睦。

蝦象征冰清玉潔,淡薄名利

蝦的寓意深刻,古人曾喻其為“龍”,象征著龍的霸氣。它身軀雖小,但質潔透明,象征冰清玉潔,淡泊名利。齊白石常以畫蝦為載體,寄托自己的人生誌趣。在廣東,人們經常稱小孩為蝦仔,寓意小孩像蝦那樣活潑率真、快樂、好動。蝦腰彎曲而靈活,又有跳躍力,畫著兩只蝦的吉祥圖名為“彎彎順”,寓意運氣好,遇事圓滿順利。

螃蟹:最具霸氣的水生吉祥物

相對於魚而言,蝦和蟹的文化含義沒那麽廣泛,以它們為題材的吉祥圖案也少得多。

螃蟹是最具霸氣的水生吉祥物,它甲殼堅硬,有兩只蟹螯,十分鋒利。古代有“二甲傳臚”吉祥圖,畫面為兩只螃蟹和蘆葦。兩只蟹代表二甲,有“登甲”之意,蘆葦的“蘆”與“臚”諧音。傳臚是科舉時代殿試揭曉唱名的壹種儀式,殿試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閣門承接,傳於階下,衛士齊聲傳名高呼,謂之傳臚。清代,專稱科舉二甲第壹名為傳臚。後來便以兩只螃蟹銜蘆葦寓意“二甲傳臚”。因螃蟹兩只蟹鰲壹鉗著東西便不放開,又有"橫財就手”之意,被稱為“橫財大將軍”,所以生意人喜歡將螃蟹雕像放在辦公室裏同時還寓意敢於開拓創新,做第壹個敢吃螃蟹的人。

帶蝦字的吉利成語2

蝦的拼音:háxiā註音:ㄏㄚˊㄒㄧㄚ繁體字:蝦漢字結構:左右結構造字法:形聲簡體部首:蟲蝦的部首筆畫:6總筆畫:9筆順:豎折橫豎橫捺橫豎捺。

蝦(Shrimp),是壹種生活在水中的節肢動物,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種類很多,包括南極紅蝦、青蝦、河蝦、草蝦、對蝦、明蝦、龍蝦等。蝦具有很高的食療營養價值‘可以有蒸、炸等做法,並可以用做於中藥材。

蝦漢字解釋

蝦(蝦)xiāㄒㄧㄚˉ

節肢動物,身上有殼,腹部有很多環節。頭部有長短觸角各壹對,胸部的腳第壹對最大,末端像鉗子。生活在水裏,種類很多,可食:蝦皮。蝦米。蝦子(蝦卵)。蝦兵蟹將(神兵中龍王的兵將,喻不中用的兵將)。

帶有蝦字的成語大全

壹、蝦兵蟹將

二、癩蝦蟆想吃天鵝肉

三、水母目蝦

四、蝦荒蟹亂

五、蟹將蝦兵

六、將蝦釣鱉

七、井底蝦蟆

八、蝦忙蟹亂

帶蝦字的吉利成語3

帶蝦的成語有哪些

蝦兵蟹將、蝦荒蟹亂、將蝦釣鱉、腹蟹目蝦、井底蝦蟇

壹、蝦兵蟹將 [ xiā bīng xiè jiàng ]

釋義:神話傳說中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不中用的爪牙,狗腿子。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東海龍王敖廣急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

翻譯:東海龍王敖廣急急忙忙站起來,和他的龍子龍孫、手下的蝦兵蟹將壹起出宮。

二、蝦荒蟹亂 [ xiā huāng xiè luàn ]

釋義:謂蝦、蟹多而成災。舊時迷信傳說,是兵荒馬亂和災荒的預兆。

出處:宋·傅肱《蟹譜·兵證》:“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

翻譯:吳地有蝦、蟹多而成災的俗語。

三、將蝦釣鱉 [ jiāng xiā diào biē ]

釋義:比喻占人便宜。

出處:元·無名氏《普天樂·嘲風情》:“姐姐每將蝦釣鱉,哥哥每撩蜂剔蠍。”

翻譯:姐姐和哥哥每次都占人便宜。

四、腹蟹目蝦 [ fù xiè mù xiā ]

釋義:比喻自己沒有獨立主張而壹味依附他人。

出處:南朝梁·蕭統《文選.郭璞》:"璅蛣腹蟹,水母目蝦。"

翻譯:蟹子依賴著璅蛣,蝦依隨著水母。

五、井底蝦蟇 [ jǐng dǐ xiā má ]

釋義:即井蛙。

出處:明 陳汝元《金蓮記·彈絲》:“妾閱人多矣,皆是井底蝦蟇,未有中原麟鳳。”

翻譯:臣妾看了非常多的人,都是些井底之蛙,沒有中原那些傑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