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鴻遍野的意思原指哀鳴的大雁到處都是,在現代漢語中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常常與民不聊生連用。
出處:
1、今春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以故哀鴻遍野,碩鼠興歌。
2、淹沒田廬,不知凡幾,哀鴻遍野,百姓其魚。
3、朝廷則鬻爵買官,公行賄賂,官府則剝民刮地,暴過虎狼,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4、只是適逢黃河水災,哀鴻遍野,小弟也無心賞玩風景。
5、這次出京南下,從直隸到山東,從蘇北到淮南,所到之處皆哀鴻遍野,餓殍盈路,滿目瘡痍,慘不忍睹。
選自:清·湯斌《睢休二邑秋災情形疏》、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戊申四十九歲》、唐浩明《曾國藩》、金庸《書劍恩仇錄》等。
成語來源及寓意
鴻雁於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征,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於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後來,人們把鴻雁於飛,哀鳴替替,簡化引申為哀鴻遍野這個成語。
哀鴻遍野,哀鳴的大雁,悲鴻哀叫。其聲悲涼,大雁有情若人,孤雁處境淒涼哀怨,似為人之形影孤單令人側隱悵然。身處三座大山壓迫下的民眾,處境艱難,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深受天災人禍的雙重貽害,同處水火之中。到處都是呻吟呼號的災民,深感世道渾濁,悲憤難訴。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哀鴻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