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壹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後遇到類似情況就感到害怕。亦作“壹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初刻拍案驚奇》卷壹:“文若虛道:‘壹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帶了這些銀錢回去罷。’”亦作“壹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清?李綠園《歧路燈》七三回:“真真‘?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光景。”亦作“壹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老舍《小坡的生日?上學》:“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壹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亦作“壹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壹人之下,萬人之上《意林》卷壹引《六韜》:“屈壹人下,伸萬人上,惟聖人能行之。”《漢書?蕭何傳》:“夫能詘於壹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壹人,謂天子;萬人,謂百官。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壹人之交好友;至交。謂親密如壹人。
壹人有慶《書?呂刑》:“壹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孔傳:“天子有善,則兆民賴之,其乃安寧長久之道。”後常用為歌頌帝王德政之詞。
壹人向隅,滿坐不樂謂滿堂之上,壹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壹人飛升,仙及雞犬同“壹人得道,雞犬升天”。
壹人得道,雞犬升天語本漢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漢王充《論衡?道虛》:“儒書言: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壹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後用以比喻壹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
壹人得道,雞犬飛升見“壹人得道,雞犬升天”。
壹人善射,百夫決拾①古諺語。比喻為將者善戰,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②喻凡事為首者倡導於前,則其眾必起而效之。
壹人傳虛,萬人傳實謂本無其事,但因傳說者多,大家就信以為真。
壹人敵謂匹夫之勇,止足以敵壹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壹人者也。”
壹了百了語本《朱子語類》卷八:“有資質甚高者,壹了壹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也。”原為對天資高的人的贊譽之辭,後亦以謂主要的事情了結,其他壹切也跟著了結。
壹了百當①猶言壹了百了。②謂問題解決得徹底,或事情辦得甚為妥當。
壹刀兩段①見“壹刀兩斷”。②指斬首,被殺。
壹刀兩斷比喻堅決地斷絕關系。
壹百二十行猶三百六十行。指各種行業。《宣和遺事》前集:“[微宗等]無日歌歡作樂,遂於宮中內列為市肆,令其宮女賣茶賣酒及壹百二十行經紀買賣皆全。”元?關漢卿《金線池》壹折:“我想這壹百二十行,門門都好著衣吃飯,偏俺這壹門卻是誰人制下的,忒低微也呵!”《水滸傳》三回:“這市井熱鬧,人煙輳集,車馬輳馳,壹百二十行經商買賣行貨都有。”參見“三百六十行”。
壹棒壹條痕比喻做事紮實或說話壹語破的。《朱子語類》卷三四:“大概聖人做事,如所謂壹棒壹條痕,壹捆壹掌血,直是恁地。”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下:“諸公在此,務要立個必為聖人之心,時時刻刻須是壹棒壹條痕,壹捆壹掌血,方能聽吾說話句句得力。”亦作“壹鞭壹條痕”。《儒林外史》壹壹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妳做甚麽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壹鞭壹條痕,壹捆壹掌血。”《兒女英雄傳》三五回:“吾兄這幾句說話,真是壹鞭壹條痕的好文章。”
壹悲壹喜既悲傷又高興。《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壹身,不勝淒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壹悲壹喜。”
壹鼻孔出氣指相互間言行如出自-人,常含貶意。《醒世姻緣傳》六回:“那晁住媳婦就是合珍哥壹個鼻孔出氣,也沒有這等心意相投。”《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新月博士常發議論,都和官僚壹鼻孔出氣,南方已無人信之。”
壹鼻子灰比喻碰壁或受斥責。《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裏,沒得臊壹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壹寸丹心壹片赤誠之心。
壹寸光陰壹寸金俗諺。意謂時間非常可貴,必須珍惜。
壹寸赤心同“壹寸丹心”。
壹口壹聲猶口口聲聲。
壹口同音猶言眾口壹詞。
壹口同聲猶壹口同音。
壹夕壹朝同“壹朝壹夕”。
壹之已甚見“壹之謂甚”。
壹之為甚見“壹之謂甚”。
壹之謂甚謂壹次已經過分。
壹子出家,七祖?天見“壹子出家,九祖升天”。
壹子出家,九祖升天謂子孫中有壹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壹人得勢,全家沾光。
壹子悟道,九族生天猶言壹子出家,九祖升天。
壹天壹地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處都是。
壹天星鬥①滿天星星。②唐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雷霆馳號令,星鬥煥文章。”後以“壹天星鬥”形容文章華美。③方言。謂事情雜亂難理,見清範寅《越諺》卷上。④猶言滿城風雨。
壹夫之用謂僅能當壹人之用,而無兼人之能。
壹夫之勇猶言匹夫之勇。
壹夫當關見“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壹元復始《公羊傳?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後以“壹元復始”為新的壹年的開始。並常以下句“萬象更新”合成春聯,今人亦偶用之。
壹木難支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和嶠?曰:‘元裒如北廈門,拉?自欲壞,非壹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壹木所支也。”後以“壹木難支”謂崩潰的形勢非壹人所能挽救。②喻艱巨的事業非壹人所能勝任。
壹五壹十①以五為單位往下計數。②形容敘述得原原本本,沒有遺漏。
壹支半節謂壹小部分。
壹不扭眾謂壹人不應或難以違反眾意。
壹切萬物宇宙間所有的事物。
壹切眾生佛教謂人類和壹切有情識的生物。
壹日三月《詩?王風?采葛》:“彼采葛兮,壹日不見,如三月兮。”後以“壹日三月”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壹日三省謂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壹日三秋《詩?王風?采葛》:“彼采蕭兮,壹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後以“壹日三秋”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壹日三復謂在壹天之內多次反復玩味。
壹日三歲《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壹日不見,如三歲兮。”後以“壹日三歲”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壹日三覆同“壹日三復”。
壹日千丈形容形勢發展極為迅速。
壹日千裏①形容馬跑得極快。②比喻人才智出眾。③形容進步或發展的迅速。
壹日之長謂年齡比別人稍大。語出《論語?先進》:“子路、曾?、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壹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壹日之長謂才能比別人稍強。
壹日之雅猶言壹面之交。
壹日萬裏形容行動迅速,進展極快。
壹日萬幾亦作“壹日萬機”。形容帝王每天處理政事極為繁忙。語本《書?臯陶謨》:“兢兢業業,壹日二日萬幾。”孔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壹日萬機見“壹日萬幾”。
壹牛吼地謂牛鳴聲可及之地。喻距離較近。
壹牛鳴地見“壹牛吼地”。
壹手壹足比喻壹個人或壹人之力。
壹手壹腳見“壹手壹足”。
壹手包辦①壹人全部辦理。②個人獨攬。
壹手遮天唐曹?《讀李斯傳》詩:“難將壹人手,掩得天下目。”後以“壹手遮天”形容仗勢弄權,瞞上欺下。
壹毛不拔語出《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壹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燕丹子》卷中:“荊軻曰:‘有鄙誌,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壹毛不拔。’”後以“壹毛不拔”形容極端吝嗇。
壹片冰心謂心地純潔,性情淡泊。
壹片宮商形容象樂聲那樣和諧動聽。宮、商,古代五音的兩個音階,常用作樂聲的代稱。
壹片散沙見“壹盤散沙”。
壹仍舊貫語出《論語?先進》:“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鄭玄曰:“仍,因也。貫,事也。因舊事則可也,何必復更改作。”後以“壹仍舊貫”表示完全按照舊例。
壹反常態完全改變了平常的態度。
壹介之士①壹個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壹介之才微小的才能。
壹介之善微小的善行。
壹介不茍見“壹介不取”。
壹介不取語出《孟子?萬章上》:“壹介不以與人,壹介不以取諸人。”後以“壹介不取”謂壹絲壹毫亦不茍取。
壹分壹毫形容很少的數量。
壹文不名形容極其貧困。
壹文不值見“壹錢不值”。
壹文如命見“壹錢如命”。
壹心壹力同心協力。
壹心壹計同“壹心壹意”。
壹心壹路猶壹心壹意。
壹心壹腹壹條心。
壹心壹意《三國誌?魏誌?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松之註引《杜氏新書》:“故推壹心,任壹意,直而行之耳。”後因以“壹心壹意”謂同心同意;或專心專意,毫無他念。
壹心壹德同心同德。語出《書?泰誓中》:“乃壹德壹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壹心同功同心協力,***赴事功。
壹心同歸齊心趨向同壹目的。
壹心同體猶言同心同德。
壹心無二同心***誌,沒有兩意。
壹孔之見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持規而非矩,執準而非繩,通壹孔,曉壹理,而不知權衡。”《禮記?中庸》“反古之道”漢鄭玄註:“反古之道,謂曉壹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從。”唐孔穎達疏:“孔謂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塗。今惟曉知壹孔之人,不知餘孔通達,惟守此壹處,故雲曉壹孔之人。”後因稱狹隘片面的見解為“壹孔之見”。
壹以貫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貫穿在壹切事物中。後亦泛指壹種思想或理論貫通始終。
壹以當十壹人可抵過十人。形容鬥誌旺盛。
壹以當百壹人抵過百人。極言勇猛。
壹世之雄壹個時代的英雄。
壹世龍門後漢李膺有重名,後進有升其堂者,謂之“登龍門”。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後因稱文人所景仰的人物為壹世龍門。
壹本正經原指壹部正規的經典。後即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有時帶有諷刺意味。
壹本萬利用極少資本牟取最大利潤,形容本輕利重。
壹目十行壹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閱讀的速度極快。語本《梁書?簡文帝紀》:“讀書十行俱下。”及《北齊書?河南康舒王孝瑜傳》:“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
壹目了然見“壹目了然”。
壹目了然壹看就很清楚。亦作“壹目了然”。
壹目之士指見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體的人。
壹目五行猶壹目十行。
壹目數行猶壹目十行。
壹目了然壹看就很清楚。亦作“壹目了然”。
壹旦壹夕同“壹朝壹夕”。
壹生壹世從生到死;壹輩子。
壹生壹代同“壹生壹世”。
壹生九死謂經歷多次生命危險而幸存。
壹矢雙穿猶壹箭雙雕。
壹丘壹壑①《漢書?敘傳上》:“漁釣於壹壑,則萬物不奸其誌;棲遲於壹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後因以“壹丘壹壑”指退隱在野,放情山水。②猶壹山壹水。
壹丘之貉同壹山丘上的貉。喻同類無所差別。今用於貶義。丘,亦作“邱”。
壹代鼎臣見“壹代宗臣”。
壹代風流指開創風氣,為當世所景仰的人物。
壹代楷模楷模:榜樣。壹個時代的模範人物。《舊唐書?李靖傳》:“朕觀自古已來,身居富貴,能知止是者甚少。……公能識達大體,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誌欲以公為壹代楷模。”
壹代宗臣《漢書?蕭何曹參傳贊》:“淮陰黥布等已滅,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壹代之宗臣。”壹個時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亦作“壹代鼎臣”。《南史?丘靈鞠傳》:“公為壹代鼎臣,不可復為覆?sù。”
壹民同俗謂使人民的思想風俗齊同。
壹匡九合春秋時管仲輔助齊桓公“壹匡天下,九合諸侯”,建立霸業。後亦以“壹匡九合”指立國大事。
壹匡天下使天下得到匡正。
壹式壹樣完全壹樣。
壹成壹旅方十裏為成,五百人為旅。傳夏少康憑此滅過、戈而復禹業。後遂用為勢微力弱卒能克敵制勝、光復舊業之典。
壹成不易同“壹成不變”。
壹成不變《禮記?王制》:“刑者,?也。?者,成也。壹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孔穎達疏:“容貌壹成之後,若以刀鋸鑿之,斷者不可續,死者不可生,故雲不可變。”後以壹成不變”謂刑法壹經制定,不容變更。亦泛指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壹至於此竟到如此地步。
壹至於斯同“壹至於此”。
壹吐為快盡情說出要說的話而感到?快。
壹帆風順①本指帆船壹路順風。亦用為祝人旅途安吉之辭。②比喻境遇順利或辦事容易。
壹帆順風同“壹帆風順”。
壹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見“壹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壹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見“壹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壹年壹度謂每年壹次。
壹年半載約計時間之詞。多則壹年,少則半年。
壹行作吏壹經為官。
壹決雌雄壹決勝負。雌雄,喻高低。
壹衣帶水《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仆射高?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壹衣帶水不拯之乎?’”“壹衣帶水”謂象壹條衣帶那麽寬的河流,形容其狹窄或逼近。因隋將伐陳,陳在長江之南,故雲。後亦泛指江河湖海不足為阻。
壹字壹句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說話清楚從容。
壹字壹板①猶壹字壹句。形容說話從容,吐字清晰。②指嚴肅認真,毫不茍且。③猶言正正經經,合乎規矩。
壹字壹珠形容歌聲圓潤。語出唐薛能《贈歌者》詩:“壹字新聲壹顆珠,轉喉疑是擊珊瑚。”後亦以“壹字壹珠”稱譽文章華貴。
壹字千金①秦相呂不韋使門客著《呂氏春秋》,書成,公布於鹹陽城門,聲言有能增刪壹字者,賞予千金。見《史記?呂不韋列傳》。又漢劉安著《淮南子》,亦懸賞千金,征求士人意見。見漢桓譚《新論?本造》。後因以“壹字千金”極言文章價值的高貴。②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壹字千秋謂文字警辟,足垂久遠。
壹字不茍壹個字也不隨便。形容行文時字斟句酌,反復錘煉。
壹字不易《新唐書?文藝傳中?孫逖》:“開元間,蘇?、齊?、蘇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狄典詔誥,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易壹字,卒不能也。”後因以“壹字不易”謂文字精醇,壹個字也不能更改。亦用於指抄襲者壹字不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
壹字長城謂壹言奏效,可比長城。
壹字連城《魏書?彭城王勰傳》:“黃門侍郎崔光讀暮春群臣應詔詩。至勰詩,高祖仍為之改壹字……勰曰:‘臣聞《詩》三百,壹言可蔽。今陛下賜刊壹字,足以價等連城。’”後因以“壹字連城”極言文字價值的崇高。連城,指“連城璧”。
壹字兼金形容文字極其珍貴。兼金,價值倍常的好金。
壹字褒貶原謂《春秋》筆法嚴謹,壹字即寓褒貶之意。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春秋》雖以壹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字以成言。”孔穎達疏:“褒則書字,貶則稱名。”晉範寧《春秋?梁傳序》:“壹字之褒,寵逾華袞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故《春秋》以壹字為褒貶。”後亦泛指論人議事用詞嚴謹而有分寸。
壹如既往完全象過去壹樣。
壹走了之謂不顧而去。
壹技之長指有某種專長或技能。
壹花獨放壹種花獨自開放。與“百花齊放”相對,常比喻缺少各種不同形式、風格的藝術作品。
壹步壹鬼漢王充《論衡?論死》:“如人死輒為鬼,則道路之上壹步壹鬼也。”本謂鬼很多,後為疑心生暗鬼之意。
壹步壹趨①形容緊跟著行走。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常含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