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關於母愛的四字成語故事

關於母愛的四字成語故事

Ⅰ 關於贊頌母愛的故事的成語

孟母三遷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母儀之德母儀:作為母親的典範。母親的品德。泛指婦女的品德。

舐犢情深舐:舔;舐犢: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愛撫。比喻對子女的慈愛之情。

舐犢之愛舐:舔;舐犢: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愛撫。比喻對子女的慈愛之情。

舐犢之念舐:舔;舐犢: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愛撫。比喻對子女的慈愛之情。

舐犢之私舐:舔;舐犢: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愛撫。比喻對子女的慈愛之情。

兒行千裏母擔憂子女出遠門在外,做母親的心裏總是牽掛不已。形容母愛真摯深厚。

凱風寒泉凱風:和風,比喻母愛;寒泉:比喻勞苦、憂患。表示子女對母親的深切思念。

咽苦吐甘指母親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嬰兒。形容母愛之深。

望采納

Ⅱ 關於父愛,母愛的成語故事

寸草春暉復cùncǎochūnhuī制

[釋義] 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的心意;難以報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

[語出] 唐·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正音] 春;不能讀作“cūn”。

[辨形] 暉;不能寫作“揮”。

[近義] 反哺之私 春暉寸草

[反義] 六親不認

[用法] 比喻父母恩深情重;兒女難以報答。壹般作主語、謂語。

[結構] 主謂式。

Ⅲ 關於母親的成語故事

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回別人答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裏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壹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裏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壹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妳讀書就像我織布壹樣.織布要壹線壹線地連成壹寸,再連成壹尺,再連成壹丈、壹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妳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壹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壹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Ⅳ 關於動物母愛成語故事

舐犢情深,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慈愛。出自《後漢書·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成語故事

曹操手下的主薄楊修是漢末著名的文學家。他才思敏捷,但卻恃才放曠,經常在曹操面前耍壹些小聰明,惹得曹操很不高興。

曹操每次與曹植議事,見他對答如流,心中不免產生疑問。曹操的長子曹丕買通曹植左右,把楊修事先替曹植準備好的答案偷出來進呈給父親。

曹操這才恍然大悟,知道又是楊修搗的鬼,便更加疑忌楊修。後來曹操出兵漢中時,找了個借口把楊修給殺了。

事後,曹操遇到楊修的老父親楊彪,關切地問:“先生近日為何瘦得如此厲害?”楊彪回答道:“昔日漢武帝的近臣、匈奴貴族金日有兩個兒子,漢武帝非常寵信他們,讓他們在宮中侍奉。後來金日發現自己的兩個兒子 *** 宮中,就壹狠心把他倆殺了,免得以後生出禍患。我自愧沒有金日那樣的先見之明,但畢竟還有老牛舔小牛那樣的親子之愛。”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痛惜愛子被殺的心情。

曹操聽後,心裏也十分過意不去。

Ⅳ 體現母愛成語故事的名字

兒行千裏母擔憂子女出遠門在外,做母親的心裏總是牽掛不已。形容母愛真摯深厚。

凱風寒泉凱風:和風,比喻母愛;寒泉:比喻勞苦、憂患。表示子女對母親的深切思念。

咽苦吐甘指母親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嬰兒。形容母愛之深。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唐朝著名詩人,很早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自己從小刻苦攻讀,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歲才中進士,當了壹名縣官。這首詩就是孟郊當了縣官了之後,回憶往事,思緒萬千時候寫就的。

母愛(詩)

文章來源:《聖潔的母愛》

母愛,不挑兒的長相

母愛,不分春夏秋冬

母愛,崇高偉大

母愛,無限忠誠

無論妳平和、躁動

無論妳失敗、成功

母愛妳失敗、成功

母愛無處不在

她,伴隨妳經歷人生

是她,放飛人間的龍鳳

是她,架起天際的長虹

不懂得母愛

妳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諦

忘卻母愛

高官厚祿血冷軀空

壹個母親陷入貧困

壹方惦念何以安寧?

用我們的雙手點染熔燦的顏彩

用顆顆愛心縮放全面的繁榮

關懷母親也是妳我的升華凈化

替母親試幹眼淚***賞絢麗的恢弘!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沈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壹親;母愛,人間第壹情。字嚴

世上惟壹沒有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壹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壹次的機會。費孝通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哀哀父母 恩同父母 恩逾慈母 父母恩勤 孟母三遷 貴 升堂拜母

衣食父母 再生父母 曾母投杼 重生父母

希望有幫助O(∩_∩)O哈哈~

Ⅵ 關於母愛的成語故事

成語:孟母三遷 斷機教子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壹手撫養長大。

[故事]: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裏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壹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裏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壹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妳讀書就像我織布壹樣。織布要壹線壹線地連成壹寸,再連成壹尺,再連成壹丈、壹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妳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壹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壹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成語:畫荻教子

北宋時候,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裏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鄭氏壹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裏有錢供他上學呢?鄭氏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嶽母刺字

歌頌嶽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傳頌嶽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但是嶽母刺字的故事,歷史上卻查無依據。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嶽飛的曾孫嶽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嶽母刺字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註明此四字出自嶽母之手。

至明代中葉,嶽飛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成化年間創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嶽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在嘉靖三十壹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傳》記有嶽飛見湯陰家鄉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嘯山林,為自勉和勉人,乃去錢請工匠在背上深刺“盡忠報國”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創,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如若這樣,“精忠報國”是嶽飛成為大將後,命部將張憲刺的。

“嶽母刺字”,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嶽》,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嶽母訓子”。內容為,嶽飛不受楊麽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後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嶽飛,倘若壹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於壹旦。於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嶽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該書敘述嶽母刺字時,先在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針刺就,然後塗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體而詳細。但有些學者認為,紋身刺字是壹門特技,有嚴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絕非壹般常人所能。嶽母乃家庭婦女,不可能具有這種技藝,顯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傳記中有嶽飛背上刺字的記敘,加以想象發揮,藝術加工構造的。因此,嶽飛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誰之手刺的?尚是個難解之謎。

Ⅶ 古人孝敬長輩的故事有哪些四字成語

1、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朝第5位皇帝,漢高祖劉邦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有壹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壹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壹會兒。劉恒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壹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恒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註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

Ⅷ 關於母愛的成語故事100字

成語:孟母三遷 斷機教子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壹手撫養長大。

[故事]: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裏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壹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裏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壹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妳讀書就像我織布壹樣。織布要壹線壹線地連成壹寸,再連成壹尺,再連成壹丈、壹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妳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壹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壹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成語:畫荻教子

北宋時候,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裏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鄭氏壹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裏有錢供他上學呢?鄭氏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Ⅸ 有關母愛的成語故事

孟母三遷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故事:戰國的時候,有壹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壹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壹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壹會兒鞠躬歡迎客人、壹會兒招待客人、壹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壹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成語:畫荻[dí]教子

北宋時候,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裏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鄭氏壹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裏有錢供他上學呢?鄭氏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