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慕名而來 [ mù míng ér lái ]
釋義:指仰慕名聲而來。
出處:《人民日報》1982.3.14:“不少中外旅遊者紛紛慕名而來,西安更成了世人矚目的地方。”
二、久懷慕藺 [ jiǔ huái mù lìn ]
釋義:比喻想望十分殷切。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
白話譯文:司馬相如完成學業後,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就改名相如。
三、弋者何慕 [ yì zhě hé mù ]
釋義:弋者:射鳥的人。射手對高飛的鳥束手無策。舊喻賢者隱居,免落入暴亂者之手。
出處: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四:“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白話譯文: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四:“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遊,那也獨自遊弋的人們將何處追求呢?”
四、孺慕之思 [ rú mù zhī sī ]
釋義:本意是指幼童愛慕父母之情,後來引申擴大到了對老師長輩的尊重和愛慕的親切之感。
出處:《日暮鄉關何處是》:“這壹生,沒和五伯見過幾次面,但對身留南洋,心系祖國的他,卻別有壹番孺慕之思、知音之情。”
五、趨炎慕勢 [ qū yán mù shì ]
釋義:趨:奔走,投靠;炎:熱。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三回:“至於冷祝夫妻、都飆母子,壹味不過利其所有,趨炎慕勢,奴顏婢膝,昏夜乞憐,與那街坊上的花子何異?”
2. 帶有慕字和魚字的成語臨淵羨魚
拼音:lín yuān xiàn yú
釋義:
整個詞語的意思:臨:面對;淵:深水;羨: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只有願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也比喻空懷壯誌,不如實實在在地付諸於行動。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將希望付諸行動。 也作"臨河羨魚 "。
出自漢 ·劉安《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漢書·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話本意是說,妳站在河塘邊,與其急切地期盼著、幻想著魚兒到手,還不如回去下工夫結好漁網,這樣就不愁得不到魚,"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話,見於《漢書·董仲舒傳》,書中說:"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意思是說,漢朝希望國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卻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原因在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就是沒有在觀念上、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調整,於是他借"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古訓,來告誡統治者,要治理好國家,必須抓住觀念、制度這個根本。
近義
臨河羨魚,揚湯止沸,臨淵慕魚
反義
釜底抽薪,抽薪止沸,退而結網
例句
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3. 帶慕和晴字的成語慕古薄今 慕:羨慕,仰慕;薄:輕薄。指厚古薄今
久懷慕藺 比喻想望十分殷切。
心慕手追 慕:羨慕;追:追求。心頭羨慕,手上模仿。形容竭力模仿。
如蟻慕膻 蟻:螞蟻。膻:指羊肉的腥臊味。像螞蟻喜歡有膻味的東西壹樣。比喻趨附於權威、追名逐利的齷齪行為。亦作“如蟻附膻”、“群蟻附膻”、“眾蟻慕膻”、“似蟻貪膻”、“如蠅聚膻”、“如蚋奔酸”。
十人九慕 慕:羨慕。十個人見了有九個人羨慕。形容才貌出眾,人人羨慕。
點睛之筆 筆:文筆。指文章傳神絕妙之處。
畫龍點睛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火眼金睛 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目不轉睛 眼珠子壹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註意力集中。
鼓睛暴眼 眼睛突出的樣子。
鼓眼努睛 眼睛張大、凸起的樣子。謂使眼色。
金剛眼睛 指目光銳利能洞徹原形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