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什麽什麽南什麽

成語什麽什麽南什麽

大江南北

拼音: dà jiāng nán běi

解釋: 指靠臨長江中下遊兩岸的廣大地區。

出處: 清·惲敬《上曹儷笙侍郎書》:“而大江南北,以文名天下者,幾於昌(猖)狂無理,排溺壹世之人,其勢力至今未已。”

北去南來

拼音: běi qù nán lái

解釋: 有的從北往南,有的從南往北。也泛指來來往往。

出處: 唐·杜荀鶴《秋宿臨江驛》:“南來北去二三年,年去年來兩鬢斑。”唐·羅隱《早發》:“北去南來無定居,此生生計竟何如。”

福齊南山

拼音: fú qí nán shān

解釋: 祝頌之辭。指福分如南山壹樣高。

出處: 《南齊書·豫章獻王嶷傳》:“常謂福齊南山,慶鐘仁壽。”

夢裏南柯

拼音: mèng lǐ nán kē

解釋: 南柯:指槐樹的南枝。比喻壹場美夢。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夫人停婚》:“他實在咽不下玉液金波,誰承望月底西廂,變做了夢裏南柯。”

西贐南琛

拼音: xī jìn nán chēn

解釋: 謂四方皆來朝貢為“西贐南琛”。贐,貢物。琛,珍寶。

出處: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西贐浮玉,南琛沒羽。吳歈越吟, 荊艷楚舞。”

北轍南轅

拼音: běi zhé nán yuán

解釋: ①想往南卻駕車向北行駛。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②車子北往南來。喻人行無定跡。

出處: 見“北轅適楚”。

東箭南金

拼音: dōng jiàn nán jīn

解釋: 東方的竹箭,南方的銅,古時都認為是上品。比喻可寶貴的人才。

出處: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晉書·虞潭顧眾傳·贊》:“顧實南金,虞惟東箭。”

悔讀南華

拼音: huǐ dú nán huá

解釋: 《南華經》即《莊子》。比喻學識淵博而不為人所容。

出處: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溫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

西眉南臉

拼音: xī méi nán liǎn

解釋: 春秋時美女西施的眉和南威的臉。後泛指美麗的女子。

出處: 唐·李鹹用《巫山高》:“西眉南臉人中美,或者皆聞無所利。”

撞倒南墻

拼音: zhuàng dǎo nán qiáng

解釋: 比喻態度生硬,行動固執,不知變通。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十回:“我看妳這位老爺子也是年高有德的人,妳兩句濁語喪的去了。妳就撞倒南墻吧。”

不競南風

拼音: bù jìng nán fēng

解釋: 不競:指樂音微弱;南風:南方的音樂。原指楚軍戰不能勝。後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出處: 《左傳·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成語: 立木南門

拼音: lì mù nán mén

解釋: 立木:豎木於地上。用具體事實來證明新的法令、制度壹定要推行開來。多用於形容取信於民。

出處: 《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壹人行徒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壽比南山

拼音: shòu bǐ nán shān

解釋: 壽命象終南山那樣長久。用於祝人長壽。

出處: 《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越鳥南棲

拼音: yuè niǎo nán qī

解釋: 從南方飛來的鳥,築巢時壹定在南邊的樹枝上。比喻難忘故鄉情。

出處: 南朝·梁·蕭統《古詩十九首》:“葫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馬放南山

拼音: mǎ fàng nán shān

解釋: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現形容思想麻痹。

出處: 《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頭撞南墻

拼音: tóu zhuàng nán qiáng

解釋: 撞:撞擊。指認死理。

擁書南面

拼音: yōng shū nán miàn

解釋: 比喻藏書極其豐富或嗜書之深。同“擁書百城”。

出處: 《魏書·逸士傳·李謐》:“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清·歸莊《感懷》詩:“捉鼻東山關氣運,擁書南面足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