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聲情並茂 [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 (演唱、朗誦等)聲音優美,感情豐富。
出 處:清·珠泉居士《續板橋雜記》:“余於王氏水閣聽演《尋親記·跌包》壹出,聲情並茂,不亞梨園能手。”解釋:我在王氏的水閣聽了壹出戲,表演十分精彩,壹點兒也不比梨園的人差。
2、抑揚頓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形容聲音高低起伏,和諧而有節奏。出 處: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
3、瑯瑯上口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 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
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出 處: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詩歌與文藝》:但在我自己有記憶的二、三歲時,她已經把唐詩絕句教我暗誦,能誦得瑯瑯上口。
4、字正腔圓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說或唱)字音準確,腔調圓潤(多用於戲曲或曲藝):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聲情並茂。出 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上冊:“接著便也說了這壹句諺語,字正腔圓,果然是道地的無錫話。”
5、鏗鏘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鏗鏹: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
出 處: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為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壹生的經歷。”。
2. 帶有二的四字成語大全壹石二鳥、
二道販子、
壹窮二白、
丈二和尚、
壹分為二、
壹清二楚、
壹清二白、
說壹不二、
略知壹二、
接二連三、
數壹數二、
不二法門、
誓無二心、
家無二主、
曾無與二、
連二並三、
二帝三王、
失死不二、
三平二滿、
二仙傳道、
三冬二夏、
二桃三士、
百無壹二、
五零二落
3. 用來稱贊壹個人朗讀好的四字成語有哪些1、聲情並茂拼音: shēng qíng bìng mào解釋:並:都;茂:草木豐盛的樣子,引伸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出自:清·珠泉居士《續板橋雜記》:“余於王氏水閣聽演《尋親記·跌包》壹出,聲情並茂,不亞梨園能手。”
造句:她的演唱聲情並茂,極富藝術感染力。2、口齒伶俐拼音:kǒu chǐ líng lì 解釋: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
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此時壹心卻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也身亡命殞。”造句:這個小女孩口齒伶俐,像森林裏的百靈鳥在婉轉啼鳴。
3、抑揚頓挫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解釋:抑:降低;揚:升高;頓:停頓;挫:轉折。 指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出自: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而子建(曹植)詩;委婉之情;灑落之韻;抑揚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造句:他的慷慨陳詞,抑揚頓挫,得到了與會群眾的贊賞。
4、口若懸河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解釋:若:好像;懸河:激流傾瀉。 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
形容能說會辯,說起來沒個完。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註而不竭。”
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造句:他講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5、朗朗上口拼音:lǎng lǎng shàng kǒu 解釋:指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出自:老舍《詩與快板》:“散文就不受這麽多的限制,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能朗朗上口。”
造句:這篇文章寫得生動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
4. 帶有“二”的四字成語有哪些1、三心二意( sān xīn èr yì)釋義: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壹。造句:做事情要專壹,切忌三心二意。
2、獨壹無二( dú yī wú èr) 釋義:沒有相同的或沒有可以相比的。造句:每個人都是獨壹無二的,我們要看到自己的閃光點。
3、說壹不二( shuō yī bù èr)釋義:說怎麽樣就怎麽樣,形容說話算數。造句:他是壹個說壹不二的人,做事情十分講原則。
4、壹石二鳥(yì shí èr niǎo)釋義:本義指用壹塊石頭砸中兩只鳥,現用來比喻壹個舉動達到兩個目的。造句:這可真是壹個壹石二鳥的好計策!
5、壹分為二。釋義:壹分為二,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壹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