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形容壹個人口不對心的成語

形容壹個人口不對心的成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言不由衷、心口不壹 、口不應心

壹、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釋:嘴裏說得很好,心裏想的卻是另壹套。指心口不壹致。

出自: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

譯文:如果不是他,嘴裏說得很好,心裏想的卻是另壹套。

二、似是而非 [ sì shì ér fēi ]

解釋:似:像;是:對;非:不對。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山木》:“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

譯文:周將在處於有才略與無才略的人之間;有才與無才之間,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

三、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解釋: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裏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壹致。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傳·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楊伯峻註:“人言為信,中同衷。”

譯文:如果沒有信度,對於事實來說是沒有好處的。楊伯峻註:人說話要有信度,從內心裏說出來的。

四、心口不壹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釋: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不壹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出自: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十二回:“我是這們個直性子,希罕就說希罕,不是這們心口不壹的。”

五、口不應心 [ kǒu bù yìng xīn ]

解釋:應:符合。心口不壹致。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官人,妳昨夜恁般說了,卻又口不應心,做下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