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麽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轅北轍,是壹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四》。該成語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含貶義。它在句子中可作定語、賓語。
這個故事是魏國大臣季梁講給魏安厘王的。當時魏安厘王準備攻打趙國,季梁用這個故事勸諫魏安厘王放棄這個打算。季梁認為成就霸業,是通過誠信樹立威望,取得天下人的擁護。如果用武力成就霸業,恰恰就像去楚國向北走的人壹樣,條件越好,離目標越遠。做人和做事,首先要確立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條件越好,花的力氣越大,離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就越遠。
《南轅北轍》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個人要去楚國。他駕著馬車在大路上急馳。路上,他遇到壹個同路人,二人攀談起來,當同路人得知他要去楚國時大吃壹驚,問他:“楚國在南方,妳怎麽朝北走啊?這樣走,什麽時候能到楚國呢?”這人不慌不忙地說:“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不愁到不了楚國。”同路人提醒他:“這樣走會離楚國越來越遠的。”
這人指指自己的行李說:“我帶的路費、幹糧很多,能用好多天,路遠不要緊。”同路人著急地說:“妳走錯了,這樣走妳到不了楚國的。”那人很自信地說:“我的車夫駕車技術非常好,不用擔心。”同路人見這人如此糊塗,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