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 音 bào fēng zhòu yǔ
釋 義 暴、驟: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風雨。比喻聲勢浩大,發展急速而猛烈。
出 處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示 例 有雌雄二鳥,原在壹處同飛,忽被~驚散。(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九回)
車馳馬驟
發 音 chē chí mǎ zhòu
釋 義 形容車馬奔馳迅猛。
出 處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走馬燈》:“走馬燈者,剪紙為輪,以燭噓之,則車馳馬驟,團團不休,燭滅則頓止矣。”
示 例 敵寨不及防備,猛被元兵攻入,~,掃了壹個精光。
★蔡東藩《元史通俗演義》第五七回
風馳雨驟
發 音 fēng chí yǔ zhòu
釋 義 形容像風雨壹樣迅捷猛烈。
出 處 《舊五代史·梁書·謝彥章傳》:“每敦陣整旅,左旋右抽,雖風馳雨驟,亦無以喻其迅捷也,故當時騎士鹹樂為用。”
示 例 任大老爺親自騎著快馬,帶著八十名親兵小隊,~的在後趕來。
★清·張春帆《宦海》第十二回
疾風驟雨
發 音 jí fēng zhòu yǔ
釋 義 疾:又快又猛;驟: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鬥爭。
出 處 《淮南子·兵略訓》:“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為變者也。”
示 例 十來個婦人,壹個個粗腳大手,裸臂揎拳,如~而來。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狂風驟雨
發 音 kuáng fēng zhòu yǔ
釋 義 原形容大風大雨。後也比喻處境險惡或聲勢猛烈。
出 處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示 例 我沈吟罷仔細聽來,原來是喚醒人~。(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
龍馳虎驟
發 音 lóng chí hǔ zhòu
釋 義 指群雄逐鹿。
飄風驟雨
發 音 piāo fēng zhòu yǔ
釋 義 飄風:疾風。驟:迅疾,猛快。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出 處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示 例 ~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唐·李白《草書歌行》
驟雨狂風
發 音 zhòu yǔ kuáng fēng
釋 義 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出 處 《宣和書譜·釋懷素》:“自謂得草書三昧……當時名流如李白、戴叔倫、竇臯、錢起之徒皆有詩美之。狀其勢以謂若驚蛇走虺,驟雨狂風。”
示 例 ~隨地卷,奔雷掣電走天神。
★《大唐秦王詞話》第四十回
驟雨暴風
發 音 zhòu yǔ bào fēng
釋 義 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出 處 清·張德彜《隨使法國記·歸途記》:“初六日壬辰,陰晴不定……入夜驟雨暴風壹陣。”
魆風驟雨
發 音 zhuō fēng zhòu yǔ
釋 義 猶暴風驟雨。比喻聲勢浩大,發展急速而猛烈。
驟風急雨
發 音 zhòu fēng jí yǔ
釋 義 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同“驟雨狂風”。
出 處 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畫訣》:“夏山雨過,濃雲欲雨,驟風急雨,又曰飄風急雨。”
示 例 我看,虜騎行軍甚疾,常如~,恐怕妳們想助我壹臂之力已經來不及了。
★姚雪垠《李自成》第壹卷第二十三章
驟風暴雨
發 音 zhòu fēng bào yǔ
釋 義 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出 處 柳青《銅墻鐵壁》第八章:“眾人都擔心這時正是下雷雨的節令,猛不防來壹陣驟風暴雨,人們藏在地洞裏難免遭水淹。”
驟不及防
發 音 zhòu bù jí fáng
釋 義 指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備。
出 處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我海軍亦於天明發炮,向丹水池壹帶清軍射擊,毀美孚洋油棧及火車五輛。清軍驟不及防,退之二道橋。”
齊驅並驟
發 音 qí qū bìng zhòu
釋 義 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同“齊驅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