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畫法如下:
首先畫出人物的鼻子和胡須,再畫出嘴巴和下巴,並畫出壹對望眼欲穿的眼睛,在眼睛上面畫壹對粗厚的眉毛。然後畫出人物的平頭和耳朵以及脖子,再畫出頭上的發簪。繼續畫出人物的身體和衣服,緊握的雙手,還有雙腳以及壹雙大鞋。
接著畫出樹根以及樹樁,還有上面的年輪,並畫出旁邊的壹些莊稼和太陽。最後將畫好的畫面塗上好看的顏色,守株待兔就畫好了。
守株待兔是壹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五蠹》。該成語壹般比喻死守經驗,不知變通。亦用以諷刺妄想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在句子中壹般用作賓語、定語,多含貶義。也作“守株伺兔”。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總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之財,結果只能是竹籃打水壹場空。我們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壹點點地創造的,如果總想不勞而獲,那麽人生就會像這個宋國人的田地壹樣荒廢掉。
人們也經常用這個寓言諷刺那種把偶然發生的事情當作永恒不變的規律,不肯積極努力,只想得到意外收獲的人們,因此,我們也不應死守教條規矩,應積極主動地創造成果。
守株待兔的兔子怎麽畫守株待兔的兔子怎麽畫介紹如下:
1.畫任何事物,都講究圖形,角度和比例。平時要養成觀察的習慣,看看各個角度呈現什麽樣的形狀及其不同之處。首先我們畫兔子的頭部。
2.接著我們畫兔子的軀幹。
3.兔子的耳朵很長,這是兔子的特點之壹。
4.現在我們畫兔子的肢體。
5.最後我們畫兔子的眼睛和尾巴。用同樣的方法,小朋友們也可以畫各種姿勢的小兔子,繼續努力!
其實,兔子也是壹種非常聰明的小動物,關於它的故事和成語也非常多,比如:《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成語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童年時比較熟悉的故事了,在很多動畫片中,兔子也是壹種非常聰明的角色,這樣的小兔子還是非常招人喜歡的。
守株待兔的故事
有個宋國人,偶爾撿到壹只在樹上撞到的兔子。於是,他便不幹活了,天天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壹棵大樹。壹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壹只兔子箭壹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壹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壹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壹頓了。”
他拎著兔子壹邊往家走,壹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壹天什麽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樹。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守株待兔”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幸心理。
守株待兔的人怎麽畫守株待兔的人畫法如下:
1、先用碳素筆畫出壹個樹樁的形狀。
2、畫出壹個老農的帽子的形狀。
3、畫出老農的臉型和五官。
4、畫出老農的上半身。
5、畫出老農的兩條胳膊。
6、畫出老農的兩條腿,註意腿的狀態。
7、畫出地上的草地。
8、最後用水彩把整體的形狀都塗上顏色。
守株待兔成語典故: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壹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壹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麽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但是壹直沒有意外之財,每天過著壹樣的生活。人生裏總會有壹點好運氣,終於,奇跡發生了。深秋的壹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
突然,有壹只兔子,不偏不倚,壹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壹頓。從今往後,他便不再種地。壹天到晚,守在那被兔子撞上的樹根,等著下壹個兔子來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