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清明前夕(打壹食品)
這兩條謎的謎底都是元宵。前壹個是謎語,後壹個是燈謎,前壹條把元宵的特征毫不搭界,這究竟是為什麽呢?因為元宵的燈謎作法是將清明解釋為朝代名,清、明之前是“元朝”。“夕”隱“宵”。它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而外國文字,根本無法做到。所以燈謎只有漢文字才有,是中華文化的特產。
二、燈謎溯源
燈謎的前身是隱語(即隱意的語言)。隱語的含意是“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文心雕龍》)。別出壹說曰遁辭,不直言曰譎,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隱語是隱去本事而假以他辭來暗示的語言。隱語的性質可分為密言、測智、譎諫三類,現分別舉例如下:
(壹)密言:密言壹般只有對方才能理解。史籍最早的密言事例是“麥鞠河魚”。公元前597年,楚國大夫申叔展與蕭國大夫還無社的密言對話,當時楚強蕭弱,因蕭人殺了楚國兩個大夫,楚欲興師伐蕭。申與還很友好,欲將伐蕭事告知還,還正與同僚談話。申就以隱語暗示還,問還有無麥鞠,還不解其意,答:“沒有”。再問“有沒有山鞠窮”,還仍不解,答曰:“沒有。”直至講“河魚腹疾”還才解其意,暗示申拯救之。“河魚腹疾”指河中之魚,久在水內則生腹疾,暗指還在蕭國會遭難,勸其避難。
(二)測智:用
三、隱向謎過渡
隱語經過發展和演變,到了戰國末期,起了質的變化。隱語少了譎諫內容,帶來了隱語的緘默。這時隱語已發展為“賦體隱”和“離合”兩類形式。謎語正是隱語經過這兩種類型的過渡轉化而成的。
(壹)賦體隱
賦是古代文學體裁的壹種,以賦的體裁出現隱猜壹物,則為賦隱。賦體隱從戰國末期開始,到了漢代由自己說底改為讓對方猜破,這就具備了謎的完整雛形,只是尚未定名罷了。
典型的賦體隱就是東方朔與郭舍人對隱:
郭先出隱曰:“客從東方,且歌且行,不從門入,逾我垣墻,遊戲中庭,上我殿堂。擊之拍拍,死者攘攘,格鬥而死,主人不傷。此何物也?”
東方朔不但知此何物,而且立即編了壹則同底隱語回敬郭舍人:“利喙細身,晝匿出昏,嗜肉惡煙,指掌所捫。臣朔愚戇,名之曰蚊。”
賦隱的特點:
1、以文為主,或是文學化口語,便於記錄,便於猜射。
2、對象是物或是事。
3、內容帶有普遍性。
4、面上敘述完整壹件事,用擬人來寫,符合隱“以此喻彼”的原則。
(二)離合
如果說賦隱是事物謎(謎語)的過渡形式,那麽文義謎(燈謎)是由離合過渡而成的。
漢字經過秦代改革以後,為增損拆拼創造了條件。以離合形式出現的隱字謎,要數“曹娥碑題隱”最為典型。
故事出在公元143年浙江上虞地方,曹娥覓父自沈江中,縣令尊其為孝女,設廟立碑,故事曲折動人,碑文生動感人。中郎蔡邕夜過其地,邊摸邊看,讀完這篇碑文,遂題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於碑陰,無人能解其意。後曹操、楊修路過此地,楊修解出此隱:“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所以後世稱蔡邕為謎界宗匠,楊修為猜謎鼻祖。而“黃絹幼婦”成為謎的代辭了。後來出現了謎格,人們也就把曹娥碑的這種離合猜射法稱為“離合格”,又叫“曹娥格”。
離合有如下特點:
1、它是以文字為主,對象沒有限制,除事物外,也可以用於人,取其字。
2、此時的離合,面上只能各自成文,還不能全文連貫成意。
四、謎字的出現
謎”字約出現在公元450年左右,是南朝宋鮑照(414-466)所創。鮑照寫了“井、龜、土”三個字謎。50年後,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給謎下了定義:“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因此“謎”性質確定了。謎從壹開始就孕育著雙胎,即文義謎和事物謎。
(壹)文義謎
例如“井”字謎:“二形壹體,四支八頭,壹八五八,飛泉仰流。”
第壹句用“二”字形成壹個字體;第二句有四個支柱,八個頭;第三句,壹八指壹個字八個角,五八為四十即四個十。前三句,每句皆為壹個“井”字,第四句為會意。這與絕妙好辭壹樣,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稱之為文義謎。
(二)事物謎
眠則同眠,起則同起,貪如豺狼,贓不入己,謎底是筷子。
這個謎是通過事物的特征來猜射的,所以稱之為事物謎。
(三)謎的特征
1、謎通過賦體隱及離合的過渡成為有定理,有規律,有完整含意的壹門學科。
2、謎的對象主要是物。
3、謎以求底為目的。
4、謎包括事物謎與文義謎兩類。
五、燈謎的產生
謎自戰國以來經歷兩千多年的時間,盛行不衰,同時也不斷發展和演變,到了明代分成兩支,燈謎從謎語中派生出來,分支立戶,自成體系。分支後的文義謎稱為燈謎。為何稱為燈謎呢?
自宋代開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節,人們張燈結彩。為了增加節日氣氛,就在燈上粘上謎語,或藏頭詩句,任人商揣,謂之猜燈。就這樣燈與謎結合在壹起了,至明代已相習成風。“燈謎”因此而得名。也做為專以文義為謎的壹個專用名詞沿用至今。初時粘謎於燈上,會有事物謎夾在其中,只是大量為文義謎而已。此後文義謎迅速發展,謎底的文字允許作音、形、義和位置的變化,遂產生了謎格。謎格產生後,燈謎與謎語的界限就更明確了。因為以文義為謎,才有產生謎格的可能。至此,燈謎就成為有體有格的壹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了。
六、燈謎與謎語的區別
由於謎在分支以前叫做“謎語”。分支以後壹支為文義謎即現在的燈謎。壹支為事物謎即分支後的謎語。為了區別分支前後的謎語,在學術上,把分支後的謎語(事物謎)稱為“民間謎”。“謎語”專指分支前的謎,包括燈謎和民間謎。
為了進壹步區分燈謎和謎語,特舉幾例以便對照。
1、謎底同樣是蠶
謎語作法:“壹個姑娘真可愛,不吃葷腥吃樹葉,成天勞動紡織線,為了別人好穿戴。”把蠶的生活習性用擬人法描寫出來。
燈謎作法:“孤帆遠影碧空盡。”“蠶”字可分解為“天”、“蟲”。“蟲”象形遠遠的孤帆,孤帆在天的盡處,與天相接,天在上,帆(蟲)在下,合為“蠶”字,但與蠶的習性、特征毫無關系。
2、謎底同樣是“鎖”
謎語作法:“為奴舍身看家門,丈夫出門隨主人,君子見儂常退去,只怕小人懷儂身。”把鎖的特征維妙維肖地描寫出來。鎖是看家門的,鑰匙擬為丈夫,總是跟隨主人外出。正人君子看見鎖掛在門上,知主人不在就退回去了。而小偷竊賊卻要撬鎖開門。
燈謎作法:壹分硬幣。“鎖”字可分解為小、金、貝。最小的金屬貨幣,當然就是壹分硬幣了。與鎖的特征毫無相關。從上兩例可以看出:謎語以和諧的語調,豐富的想象,擬人的筆法來突出事物的特征,而燈謎主要從文字上著眼。
七、燈謎與外國謎的區別
外國也有謎,但也是謎語性質。例如有名的“斯芬克斯之謎”。謎語大意是:
在早晨用四只腳走路,中午兩只腳走路,晚上三只腳走路,在壹切生物中,這是唯壹用不同數目的腳走路的。腳最多的時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時候。
謎底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軟弱無力的孩子,他用兩腳兩手爬行。在生命的當午,他成為壯年用兩腳走路。到了老年,臨近生命的遲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著拐杖作為第三只腳。這個謎也是利用人的特征來隱射的,與英語man(人)的任何壹個字母無關。由此可見,中國的文義謎,外國文字無法表示。所以燈謎是我國獨有的文學形式。
八、燈謎原理
燈謎是壹門科學,有它自己的規律,要掌握燈謎的規律,就必須從認識它的基本原理入手。
燈謎自與謎語分支以來,經過不斷的發展,由原來單從文字的離合形式發展成文義別解等多種形式。即除了用離合形式構成燈謎外,還利用漢字中壹字多義的特點,將語句中的字詞不做原意解釋而是引出歧義(這叫做別解),從而產生謎趣。所以有“燈謎貴在別解”壹說。例如:
徒呼負負 猜學校名詞壹 學生服
其中“徒”和“服”就是用了壹字多義來產生歧義的。“徒”原意為“只是、只有”,別解為“學徒、學生”;“服”字原意為“服裝”,別解為“信服、認輸”。因而謎底別解為“學生服輸了”來扣合謎面。但“學生服”根本就沒有學生服輸的意思,所以與原義產生歧義,符合燈謎原理。有壹條謎“上是壹,下是壹,中間也是壹”,猜“三”字。這就不成謎了。因為“三”字就是由三個“壹”上中下構成的,與原義相同,沒有別解。下面就從漢字的形、音、義三個方面談談燈謎的別解。
以“行”字為例:
讀xíng有這幾種意思:(1)表示走的有“行走”、“步行”;(2)表示流通的有“推行”、“發行”;(3)表示做的有“舉行”、“執行”;(4)表示行為的有“品行”、“行為”;還表示“可以”、“能幹”等,與其同音的字有“形”、“邢”、“型”等。
讀háng有這幾種意思:行列、排行、行業、銀行等,與其同音的字有“杭”、“吭”、“航”等。
讀héng有“道行”,表示功夫。與其同音的字有“橫”、“衡”、“恒”等。
讀hàng有樹“樹行子”,表示排成行列的樹。與其同音的字有“沆”等。
由於這些基本要素的可變性,為燈謎變化提供了前提條件。漢字的形變和音變也都是為達到義變的目的。下面就從形變、音變、義變三個方面分述燈謎原理。
壹、義變
壹個字不管它有多少釋義,當它在壹定條件下,只能有壹種釋義。例如“行”字,當它與“步”字構成“步行”時,只能是走的意思,這叫做本義;如果把步行的“行”字解釋成行為的“行”或解釋為“可以”、“能幹”和“行業”,即用非本義去解釋特定的詞句,這在語文上叫做歧義。燈謎就是利用這種非本義的含義進行別解的。例如:
走讀 猜學科壹 行為學
行為學是研究人類品行的壹種學科名,這裏把表示行為的“行”別解為“行走”。因而謎底別解為“行走為了學習”扣合“走讀”。如果用“步行學習”猜“走讀”就不成謎了。因為答案和面意相同。再如:
固壹世之雄也 猜教育名詞壹 操行
答案的“行”字本義是行為。這裏用非本義解釋成“真行”使之別解為“曹操真行”扣合。因為面是贊揚曹操有才能的壹句話。
二、形變
漢字形態特征,絕大多數是由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成。很多的字還可以做組合上的變化,成為另壹個字。還有許多字都是由會意、象形而產生的。燈謎就是利用漢字的這些特點成謎的。
例如“明”字是由“日、月”構成,因而可以用“壹月壹日”猜“明”字,不過這種成謎方法太直解,不含蓄。而用“元旦”猜“明”字比較含蓄。因為元旦是壹月壹日。
再如:“校”字可析為“木、交”二字,用“西郊橋頭”猜“校”字。因為“郊”的西部為“交”,“橋”字前頭為“木”。這種成謎法學術上稱為增損離合法。
又如:“另”字可變形為“加”字,所以用“另有變動”猜“加”字。
還可以通過想象,把漢字的某壹部首,某壹筆畫或某壹字,象形為某壹物來成謎。例如:“三星橋下接兒歸”猜“學”字。學上三點象形為三顆星,“冖”象形為橋,這種成謎方法,經常被謎人采用,因為它具有詩情畫意,融吟詩、作畫、猜謎於壹體。
三、音變
根據漢字的音讀變化來成謎,音讀變化可分為同音字變和句讀義變兩種。
1、同音字變:即同音別字,利用同音字變來達到義變從而產生別解來成謎。例如:
玉潔冰心 猜唐詩人 李(裏)白
把“李”字變為同音的“裏”字產生義變。解釋為“心裏很潔白”扣合。現在這種扣合通常要加上謎格,象這種首字諧音的稱為白頭格。
2、句讀義變:利用漢語中句讀不同,含義也不同的特點來成謎。本義“應用/力學”,頓讀成“應用力/學”,就把原意別解了。本義是“同學/好”,讀成“同/學好”,也就產生了歧義。例如:
攻書莫畏難 學科壹 應用力學
大家都以雷鋒為榜樣 學校用語壹 同學好
綜上所述,別解是燈謎的核心。通過漢字的形、音、義的變化來產生別解。這是成謎的手法之壹。在具體應用時,這三種方法常常混合使用。燈謎藝術就在於“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本義出於意料範圍的解釋,別解不合常規,產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九、燈謎規則
學習燈謎,首先要弄懂燈謎的規則。燈謎的規則可歸納為四條:底不重面,面要成文,字宜規範,事需符實。為幫助講解,先介紹壹下燈謎的組成。
壹條謎至少有三個部分組成,即:謎面、謎目(有的還有謎格)、謎底。例如:別驕傲(猜學校用語壹,秋千格)滿分。“別驕傲”就是謎面,“學校用語壹”是謎目,“秋千格”是謎格,“滿分”是謎底。謎面好比考題,謎目是指示答案的範圍,謎底顯然就是答案了,謎格不過是提示謎底需要做文字上的某些變化。
下面就燈謎的四條規則逐壹分述。
壹、底不重面
謎底與謎面不允許有任何壹個字相重復,即底面不相犯,例如若以“大家都來學雷鋒”猜學校用語壹“同學好”就不行了,因為“學”字相重了。底不重面雖是對猜射而言,實際上制謎者,首先就要考慮這壹點,現從如下三種情況分述。
(壹)謎底確定時,應講究扣面藝術。例如,要以學科“人才學”為底,擬面時可采用“啟蒙教育”,不能用“啟蒙教學”。若以學校名詞“學生會”為底,用成語“學而知之”擬面就不行,因為“學”字相犯,而改“學”字為“習”字,以“習而知之”為面,就避免了底面相犯。
(二)謎面確定時,重面問題應在擇底時考慮。例如,用成語“亦步亦趨”為面,就不能以物理名詞“同步”為底,面應當以數學名詞“平行”為底,或猜人體部位“腳後跟”,謎底別解為“與人同時行走”,或“在人腳後跟著走”。
(三)底面都為成句時,重面問題應該由相對“軟”的壹方讓步。如以“懸崖勒馬”為面猜國名“危地馬拉”,“馬”字重了,而國名不能改,故把謎面改為“懸崖勒韁”。
知道了這壹規則,猜謎時可以少走彎路,還可以從謎面的破綻中找出突破點。例如“鑿壁偷讀”,猜物理名詞二。此謎面的原句應該是“鑿壁偷光”,被換掉壹個“光”字,謎底可能有個“光”字,此典故講的是匡衡幼時,家境貧寒,在壁上鑿個小孔,借鄰居的燭光來學習。因而“小孔”和“學”字就出來了。繼而得到“小孔”、“光學”的謎底,別解為借“小孔的光來學習”。
二、面要成文
謎面除了單字以外,凡兩字以上的詞句都應成文,有這樣壹條謎“本來壹走國際中”,猜“困”字。謎面不知表達什麽意思,這是不成文的。壹條佳謎,除了回互適度,扣合巧妙外,還決定於謎面的文采。例如“遠樹兩行山倒影,輕舟壹葉水平流”猜“慧”字。這條謎不但構思工整,扣合巧妙,而且造句幽雅,具有詩情畫意,因此是壹條好謎。
三、字宜規範
在燈謎創作中,字不規範現象比較嚴重,原因是有的作者對祖國文字結構不熟悉,有的為了迎合謎底而生造字。如:“誌士保安定”,猜“堡”字。“堡”字下面是“土”而不是“士”。又如,“情急無心垂釣鉤”猜“靜”字,“急”字去心為“芻”,與“爭”字去鉤顯然有區別。
四、事需符實
有這樣壹條謎,“關公大戰楚霸王”,猜教育名詞二“復習”、“及格”。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壹個在秦末,壹個在三國,怎麽會打起來?還有“日月頭上長青草”猜“萌”字,這也根本不符實。要是換成“元旦相會在花前”,謎面不但成文,也具有人情味。“花前”明示“花”字的前頭,“元旦”暗示壹月壹日為“明”。
十、燈謎的謎體
燈謎的謎面包含兩個方面內容:文體和謎體。用壹個字(詞)、壹句詩或壹段話做謎面,這是文體。這條謎是用含義猜,還是用字形結構猜,也就是說該用哪壹種方式求得謎底,根據謎面的文體去尋求謎底的方式,稱為謎體。
謎體的形式有很多,但大體可合並為三大類:即用漢文字形、音、義的特點,而采用會意、增損、象形的形式。當然在實際的猜射中,經常都是三者混合使用。
(壹)會意體:會意體有正面會意和反面會意兩種。
正面會意:就是根據謎面的含意去領會。謎底通過壹字多義或聲讀變化產生別解。例如:“啟蒙教育”猜學科“人才學”,謎面會意為人才開始學習。謎底通過音讀變化讀作“人/才學”扣謎面。再如“暗思量”猜物理名詞“密度”,謎面正面會意為秘密的忖度“duó”。謎底的度(dù)字,本義是程度,通過漢字壹字多義特點產生歧義,切合謎面。
反面會意:根據謎面常規現象中某些欠缺,從反面或側面推理出這壹不足。例如“天地之大矣”猜《嶽陽樓記》壹句“微斯人”。因為通常把天、地、人稱三才,而謎面缺了“人”並且天和地都很大。當然只有人才顯得微小,“斯”為語氣助詞。
(二)增損體:增損體又名離合體,它是利用漢字的形變進行重新組合而成謎的。例如:“技術合作,不留壹手,不留壹點”猜“枝”字。再如“扣除支出”猜中學語文篇目“口技”,謎底除掉“扣”字,“支”字就出現了。
在猜謎中,會意法與增損法混合使用經常出現。例如:“西郊橋頭放聲唱”,猜學校名詞壹“校歌”。“校”字是用增損法而得到。放聲唱會意而得“歌”字。
(三)象形體:象形體是根據漢字形態特征,通過想象形象地借代壹物而成謎的壹種方式。它往往與增損法會意法混合使用。例如“蝴蝶落枝頭”,猜字壹“欒”。“亦”象形蝴蝶,枝的前頭為“木”,通過象形,增損而得底。又如“夜半三星橋下會”,猜學校名詞“學時”。“丶”象形星,“冖”象形橋。夜半為子時,用會意而得。這道謎就是應用了會意、象形、增損三者相結合的方法來成謎。當然,象形不是憑空想象,主觀臆造,而是需要形象得體,謎人***同認可,方能成立。
十壹、燈謎的謎格
燈謎的謎底同樣包含兩個內容:文體與謎格。猜壹個字,壹個詞或壹句詩,壹段文等是文體。猜射時是按常規方式還是按特殊方式去扣合謎面,這種把謎底文字進行壹次再變化來扣合謎面的方式稱為謎格。這種謎底文字的再變化同樣是利用漢字具有形、音、義的特點進行的。它大體也可分為:音讀變化、形態變化、組合變化三種。
(壹)音讀變化
1、利用漢字同音別字的特點產生歧義扣謎面。例如“滿面春風”猜學校名詞(白頭格)“校(笑)容”。謎底“校”與“笑”同音,以“笑容”扣謎面。 2、通過漢字壹字多意即音讀不同,字義也不同的特點產生歧義。例如:“金榜題名”猜教育名詞(系鈴格)“高中”。謎底“中”讀zhōng,本意“中等”,變讀為zhòng,產生歧義扣合謎面。
(二)形態變化
根據漢字結構特點把謎底文字作形態變化如拆拼、刪除、分離等來扣合謎面。例如:“愁容滿面”猜物理名詞(徐妃格)“濾波”,謎底刪除“氵”為“慮皮”別解為憂慮在皮面上扣謎面。
(三)組合變化
通過讀法上的調整產生別解扣合謎面。例如“邯鄲求師”猜學科(卷簾格)“行為學”。謎底倒讀成“學為行”,解釋為“求師學習是為了行走”扣合謎面。再如“孔聖人師項橐”猜教育名詞(秋千格)“小學”,謎底兩個字對調壹下讀成“學小”扣合謎面。
謎格自燈謎產生以來就有了。但謎格的命名卻在明代才確定下來。明代整理時有所謂“廣陵十八格”,到清的《清嘉錄》中,列有二十四格,發展到本世紀初增至四百余格。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謎格。
1、徐妃格
徐妃格又名半妝格,取徐妃半面妝之意。謎底兩字以上,左或右同方向同偏旁刪除。例如:“燕瘦環肥”猜化學元素四(徐妃格),“鎂、銫、鈈、銅”。謎底刪除同旁部首“钅”讀成“美、色、不、同”扣謎面。
2、秋千格
秋千格又叫轉珠格、頡頑格、千秋格。謎底只有兩個字,可互相對調(12→21)。例如:“拔河技藝”猜物理名詞壹(秋千格)“法拉”。依格讀為“拉法”扣合謎面。
3、卷簾格
卷簾格又叫美人格,謎底三字以上倒讀。即(123→321)例如:“言字不易”猜語文名詞壹(卷簾格)“難字表”。依格讀為“表字難”。即以“說話很難”扣謎面。
4、白頭格
白頭格又叫做皓首格,謎底頭壹個字同聲別字。例如:“懇請壹見”猜數學名詞壹(白頭格)球面。讀做“求面”,解釋為“求得見壹面”扣謎面。
5、素心格
素心格又叫玉帶格,謎底中間壹字同音別字。例如:“對戰士而言”猜語文名詞壹(素心格)“雙賓語”。讀作“雙兵語”,以“壹對士兵在言語”扣謎面。
6、粉底格
粉底格謎底末壹字同音別字。例如:“讀書收獲大”猜教育名詞壹(粉底格)“學分”。讀作“學豐”,以“學習有豐收”扣謎面。
7、蝦須格
謎底頭壹個字左右結構分成兩字讀。例如:“我把話說白了”猜語文名詞壹(蝦須格)“語素”。依格讀做“吾言素”扣謎面。
8、展翼格
謎底最中壹字左右分成兩個字讀。例如:“夫妻訂條例”猜音樂名詞壹(展翼格)“對位法”。依格讀做“對人立法”扣謎面。
9、燕尾格
謎底中末壹字左右分成兩個字讀。例如:“叫我壹聲”猜語法名詞壹(燕尾格)“呼語”。依格讀做“呼吾言”扣謎面。
10、驪珠格
此格不標謎目,猜者需將謎目連謎底壹同猜出。謎目謎底渾然壹體連綴成文。例如:“思想工作不粗暴”(驪珠格)猜“教育詞,語文”,別解為“思想教育工作,言詞用語要文明”扣謎面。其中“教育詞”為謎目,“語文”為這壹謎目下的謎底。再如:“授課要循循善誘”(驪珠格)猜“教學用詞,啟發式”。解釋為“教學應當用啟發式的語言循循善誘”。其中“教學用詞”為謎目,“啟發式”為謎底。
謎語的猜法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二十多種。屬於會意體的有會意法、反射法、借扣法、側扣法、分扣發、溯源法;屬於增損體的有加法、減法、加減法;屬於離合體的有離底法、離面法;屬於象形體的有象形法、象畫法;屬於諧音體的有直諧法、間諧法;屬於綜合體的有比較法、擬人法、擬物法、問答法、運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