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唐·盧照鄰《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無事,萬歲千秋樂未央。”
典故: 九洲:指中國;四海:古人認為,中國九州之久是壹望無際的大海,此指中國以外的地方。指中國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大有裨益 (拼音: dà yǒu bì yì)
出處: 《北齊書·唐邕傳》:“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漸虛,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典故: 裨益:益處、好處。形容益處很大。
例子: 其間卓然自得者,於聖經賢傳,~。(明·焦竑《玉堂叢語·文學》)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拼音: dào gāo yì ān, shì gāo yì wēi)
出處: 《史記·日者列傳》:“道高易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勢,失身且有日矣。”
典故: 益:更加;勢:權勢。道德越高尚,為人處事好,就越安全;權勢越大,更容易濫用權力,剛愎自用,就越危險。
多多益善 (拼音: duō duō yì shàn)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多多益善耳。”
典故: 益:更加。越多越好。
例子: 這位公子卻有錢癖,思量~,要學我這燒爭之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集思廣益 (拼音: jí sī guǎng yì)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典故: 思:思考,意見;廣:擴大。指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例子: 便凡聞有奇奢異能之士,都想請來,也是~的意思。(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三回)
精益求精 (拼音: jīng yì qiú jīng)
出處: 《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典故: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例子: 白求恩同誌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開卷有益 (拼音: kāi juàn yǒu yì)
出處: 晉·陶潛《與子儼等疏》: “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典故: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部分國: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良師益友 (拼音: liáng shī yì yǒu)
出處: 漢·劉向《說苑·說叢》:“賢師良友在其側,詩書禮樂陳於前,棄而為不善者,鮮矣。”
典故: 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例子: 和壹位締交半個多世紀的~訣別,悲痛之情是難以盡述的。(夏衍《知公此去無遺恨——痛悼郭沫若同誌》)
滿招損,謙受益 (拼音: mǎn zhāo sǔn,qiān shòu yì)
出處: 《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典故: 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太多了,妳自己去看吧~~~
/chengyu/CYM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