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書信的成語
成語 解釋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裏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堆案盈幾 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諸洪喬 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比喻書信遺失。
黃耳傳書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書不盡言 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停雲落月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裏)。
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壹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河魚天雁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河魚天雁”借指傳送書信者。
鴻斷魚沈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寄雁傳書 謂傳遞書信。
目斷鱗鴻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雁去魚來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雁素魚箋 指書信。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魚腸尺素 指書信。
魚腸雁足 泛指書信。
魚沈雁杳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封雁帖 泛指書信。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劄之簡長盈尺,故稱。
蜂媒蝶使 〖解釋〗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時的壹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於書信向對方表示敬意。
平安家書 報告家人平安的書信
望采納
2.關於家信的詩句《結素魚貽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裏事,看取腹中書。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家書後批二十八》
——唐·韓偓
四序風光總是愁,鬢毛衰颯涕橫流。
此書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頭。
《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得家書》
——唐·杜甫
去憑遊客寄,來為附家書。今日知消息,他鄉且舊居。熊兒幸無恙,驥子最憐渠。臨老羈孤極,傷時會合疏。二毛趨帳殿,壹命侍鸞輿。北闕妖氛滿,西郊白露初。涼風新過雁,秋雨欲生魚。農事空山裏,眷言終荷鋤。
《贈獵騎》
——唐·杜牧
已落雙雕血尚新,鳴鞭走馬又翻身。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漁家傲》
——宋·陸遊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壹萬三千裏。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裏。
《端州江亭得家書》
——唐·李紳
雨中鵲語喧江樹,風處蛛絲飏水潯。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蝶戀花》
——宋·趙令畤
尺素重重封錦字。未盡幽閨,別後心中事。佩玉采絲文竹器。願君壹見知深意。
環玉長圓絲萬系。竹上斕斑,總是相思淚。物會見郎人永棄。心馳魂去神千裏。
《蝶戀花》
——宋·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裏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沈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3.傳遞家信的成語黃耳傳書
解析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亦作"黃犬書"、"黃犬寄書"、"黃犬傳書"。
晉朝的詩人陸機,養了壹只湯宗元種狗,叫"黃耳"。陸機在京城(洛陽)當官,好久沒收到家裏寄來的信,擔心家裏發生了什麽事。壹天,陸機開玩笑地對他的狗說:"妳能帶書信跑回家鄉取消息回來嗎?"狗很開心,搖擺它的尾巴。陸機立即寫了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脖子上。狗經過專門給馬車通行的道路,日夜不停息地趕路。家人看到陸機的信,又回信給陸機。狗立即上路,壹路翻山越嶺,直奔京城。家鄉和洛陽之間相隔幾千裏遠,人走路來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後來狗死了,陸機在家鄉埋葬了它,取碑文名為"黃耳冢"。
4.寫家信可以用的詩句和好詞好句誡外甥書朝代:魏晉 | 作者:諸葛亮 夫誌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誌,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
若誌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譯文及註釋譯文 壹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制情欲,去掉郁結在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聖賢的那種高尚誌向,在妳身上明白地體現出來,使妳內心震動、心領神會。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
做到這些以後,雖然也有可能在事業上暫時停步不前,但哪會損毀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擔心事業會不成功呢!如果誌向不堅毅,思想境界不開闊,沈溺於世俗私情,碌碌無為,永遠混雜在平庸的人群之後,就會難免淪落到下流社會,成為沒有教養,沒有出息的人。註釋①存,懷有,懷著②凝滯,心思局限於某個範圍;拘泥③庶幾之誌,接近或近似於先賢的誌向④揭然,高舉的樣子⑤惻然,懇切的樣子⑥細碎,瑣碎的雜念⑦嫌吝,怨恨恥辱⑧淹留,德才不顯於世⑨濟,成功,實現⑩強毅,堅強果斷?竄伏,逃避,藏匿?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賞析 如果說《誡子書》強調了“修身學習”的重要性,那麽本篇《誡外甥書》則闡述了“立誌做人”的重要性。
本文壹開篇,諸葛亮便開宗明義地指出“夫誌當存高遠”,即做人應當抱有遠大的誌向。具有遠大的誌向是壹個人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誌存高遠”呢?圍繞著“誌向”諸葛亮從正反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首先,“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誌,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這幾句話說明的是如何“立誌”:慕先賢”即要以古聖先賢作為榜樣,向他們看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夠讓人奮發向上,壞的榜樣則能把人拖入深淵。
孔子也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樹立壹個好的榜樣,會為壹個人源源不斷的註入正能量。
“絕情欲”顧名思義,斷絕情欲。情,可以指愛情、友情或親情種種,考慮到作者寫此信的對象——外甥龐渙正值年少方剛,這裏的“情”應當指愛情,或男女之欲。
因此,“絕情欲”應當理解為不要沈湎於愛欲。弗蘭西斯·培根在《論愛情》中說:“古往今來,偉人奇才罕有沈湎於愛情而不能自拔者。”
又說“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這和“絕情欲”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謂“棄凝滯”則是說,人生在世,總會為壹些繁雜瑣事所困擾,而這些無關痛癢的瑣事或者煩惱往往可以消磨壹個人的意誌。因此,做到“誌存高遠”,站的高壹些,看的遠壹些,人生的境界就會提升,跳出這個狹小的圈子,不為瑣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棄凝滯”。
做到以上三點,自然而然,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即使身處逆境,高遠的誌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
有了上面的立誌的方法,那麽這裏就談到實現誌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隨遇而安,要拋出心中無關的雜念,要認真聽取別人的寶貴意見,虛心學習,吸取別人的經驗、要做到心胸開闊,豁達。
壹個人有了高遠的誌向,廣闊的胸懷,就不會計較壹時的得失,那麽,即使他暫時得不到提拔,才華不被別人所了解認可,也不會妨礙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最後,作者又從反面進行了論述。
“若誌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就是說如果沒有遠大的誌向,昂揚的鬥誌,堅強的意誌,那麽這樣的人生最終只能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被兒女情長所束縛,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盡壹生! 諸葛亮的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卻有很深的內涵。做為年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誌向,還必須有實現理想誌向的具體可行措施和戰勝困難排除幹擾的毅力。
不然理想就可能會成為壹種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淪為平庸下流。諸葛亮的這封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壹個人如果誌存高遠、意誌堅定,加之縝密地思考,然後付之於行動,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成功。反之,則必然失敗。
曾國藩在家訓中也曾教育子女說要“有誌、有識、有恒”。有誌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壹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這些非同尋常人物的觀點都凝聚了他們畢生的人生經驗在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tags.php?/%CA%E9%D0%C5/。
5.關於描寫母愛的詞語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壹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裏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愁鬢明朝又壹年。
12、《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13、《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6.求有關家信的詩句(喜歡張傑的來回答)秋思 壹、唐?李白 燕支黃葉落,妾望自登臺。
海上碧雲斷,單於秋色來。 胡兵沙塞合,漢使玉關回。
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二、唐?李白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
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雕華滋。 三、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賞析這首詩寫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鄉,見秋風而思故裏,托便人捎信。臨走時怕遺漏了什麽,又連忙打開看了幾遍。
事本子平,而壹經入詩,特別是壹經張籍這樣的高手入詩,便臻妙境。這在詩壇上並不是常有的。
當然以家書為題材的作品,在唐詩中也不乏佳作。 象岑參的《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寫作者戎馬倥傯,路遇使者,托傳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寫作者身陷安祿山占領下的長安,不知戰亂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來書以慰遠情。他們都用獨特的技巧表達了思家的心情。
這首詩與眾不同的是寄深沈於淺淡,寓曲折於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王安石《題張司業》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頗能道出這首詩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甘苦。詩以秋風起興,這是自《詩經》以來常用的手法。
秋風壹起,北雁南飛,他鄉羈旅,易觸歸思。例如劉禹錫的《秋風引》就曾說:“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我們再來看看詩人的歷史,原來他本籍吳中(今江蘇蘇州),這又使人想起晉人張翰的故事。
據《晉書?張翰傳》說:“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菇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誌,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張籍與張翰異代同裏,且俱宦遊北方。
張翰因預測到齊王司馬冏即將作亂,知機引退,張籍未必有什麽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見秋風而思故鄉這壹點上,卻極其相似。他雖不能象張翰那樣馬上“命駕而歸”,但卻把壹腔思鄉之情傾瀉在紙上。
這種感物緣情的創作沖動,雖然用的是傳統的手法“起興”,但其中包括如許豐富的內涵,不能不是此詩的壹個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書意萬重”,其中的“欲”字緊承“見秋風”。
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象壹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
行文順暢自如,壹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壹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 因此這裏詩人的感情並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
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我們細玩詩意: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於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
“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雲:“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
“萬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壹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
因為是 “意萬重”,這家書怎麽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象,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又作轉折。
盡管“意萬重”,無從下筆,但就文意看,家書還是寫了,問題在於匆匆著筆,意猶未盡。 “匆匆”二字,生動如畫,既寫了自己壹方,也反映出捎信者壹方。
聯系下文來看,那個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時遇到的:也許就要上馬、上船,即便不象岑參與入京使“馬上相逢”那樣急迫,總還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於捎信人是這樣行色匆匆,寫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筆。
由於匆匆落筆,萬重心意壹下子很難表達清楚。在這種符合邏輯的描繪之中,詩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
“說不盡”三字,也與上文“意萬重”緊相呼應,由於“意萬重”,所以才“說不盡”。而“意萬重”也與“見秋風”引起的鄉思相關聯。
黃叔燦《唐詩箋註》說:“首句羈人搖落之意已概見,正家書所說不盡者。 ‘行人臨發又開封’,妙更形容得出。
試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領起,便知首句之難落筆矣。”說明下半首的起頭與全詩的起句,環環緊扣,首尾相應。
結句更是造語入妙,寫情入微,可稱壹篇之警策。近人俞陛雲評論說:“已作家書,而長言不盡,臨發開封,極言其懷鄉之切。
”又說:“此類之詩,皆至性語也。”(《詩境淺說續編》)所謂“至性語”,就是說寫出了最真摯的人類***有的感情,而且達於極致。
在結構上,上句說“匆匆說不盡”,下句說“臨發又開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氣氛。 由於此詩藝術上取得如此傑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給予極高的評價。
林昌彜《射鷹樓詩話》說:“文昌(張籍字)‘洛陽城裏見秋風’壹絕,七絕之絕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獨樂府古淡足與盛唐爭衡也。”壹般論者以為詩到中唐,不足與盛唐爭衡。
但就此詩來看,截取日常生活中壹個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處,以淡語寫至情,發纖濃於簡古,詩風質樸,意境渾成,稱之曰“七絕之絕境”,決不為過;與盛唐名家(如前舉之岑參)同類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 四、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青山遮不住悲秋。
秋,易使人 悲嘆,傷心淚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