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沒有來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倒屣迎之”。後遂用“倒屣相迎”形容熱情歡迎賓客和對賓客的重視。
解釋: 屣:鞋。古人家居脫鞋席地而坐,爭於迎客,將鞋穿倒。形容熱情歡迎賓客。
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熱情歡迎賓客
典源譯文
漢獻帝西遷,王粲也遷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王粲,認為他不同常人。當時蔡邕才學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權重,經常車馬滿巷,賓客滿座。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沒有來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進來,年齡很小,身材又矮,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蔡邕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非凡的才學,我比不上他。我家裏的書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給他。”十七歲時,司徒征召為僚屬,皇帝又下詔任命為黃門侍郎,由於長安局勢動亂,都沒有到任。後來王粲就到荊州去依附劉表;劉表因為王粲其貌不揚,身體瘦弱,行為又不拘小節,不很看重他。
故事編輯
蔡邕,是東漢末的壹位著名文人,官任左中郎將。他十分好客,家裏常常是高朋滿座,真乃“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但他在眾人之中最佩服詩人王粲的才能。
壹次,蔡邕因工作勞累,十分困乏,正躺在床上休息。忽然家丁報告王粲來訪,他便立即起身出迎。因為他太高興,竟顧不上穿好鞋子,而倒拖著鞋子,跑了出去迎接(倒屣迎之)。蔡邕又發帖設宴,請王粲為上賓。其他客人也驚異地看到蔡邕對王粲十分敬重熱情。宴罷,蔡邕又親自送王粲至府門外,回過頭來對其他客人說:“王粲此人,才能非凡,我不及之啊!”
“倒屣相迎”壹成語便出於此。
親,希望能幫到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