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文爾雅
拼音: wēn wén ěr yǎ
解釋: 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陳錫九》:“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舉例造句:?溫文爾雅,正是學者的態度。
2、溫良恭儉
拼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解釋: 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等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鬥爭性。
出處: 《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舉例造句: 馮翊郡開國公魚朝恩,溫良恭儉,寬柔簡廉,長才博達,敏識高妙。
3、溫良儉讓
拼音: wēn liáng jiǎn ràng
解釋: 溫:溫和;良:善良;儉:節制;讓:忍讓。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泛指態度謙恭,舉止文雅。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舉例造句: 張端甫,我見妳壹貧如洗,教妳做門館先生,妳則合溫良儉讓。
4、文質彬彬
拼音: wén zhì bīn bīn
解釋: 文:文采;質:實質;彬彬:形容配合適當。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出處: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舉例造句: 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質彬彬,極其清秀。
5、彬彬有禮
拼音: bīn bīn yǒu lǐ
解釋: 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出處: 《史記·太史公自序》:“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舉例造句: 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