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逐鹿中原[ zhú lù zhōng yuán ]
1. 解釋: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2.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逐之。”
譯文:秦國失去了天下,天下的英雄豪傑都想得到它。
3.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二、鹿死誰手[ lù sǐ shéi shǒu ]
1. 解釋: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裏。現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2. 出自:《晉書·石勒載記下》:“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譯文:不知政權落在誰的手裏。後也用來指不知誰能獲勝,多用於指比賽的勝負。
3.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用於比賽。
三、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
1.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2.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譯文: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
3.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四:標枝野鹿[ biāo zhī yě lù ]
1. 解釋:標枝,樹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無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後指太古時代。
2. 出自:《莊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
譯文:治世的最高境界是,不崇尚賢才,不重用能人。君上如樹枝無心於上,百姓如野鹿無拘無束。
3.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太古時代
五、即鹿無虞[ jí lù wú yú ]
1. 解釋:原意是進山打鹿,沒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幫助,那是白費氣力。後比喻做事如條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勞而無功。
2. 出自:《周易·屯》:“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
譯文:狩獵時迫近了鹿,如果沒有熟悉地形的虞官幫助,那只是空入山林。
3. 語法:補充式;作賓語;比喻盲目從事,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