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了利益互不相讓,相互爭執,結果雙方均受損失,壹無所獲。可用什麽成語
成語復: 鷸蚌相爭
拼音:制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處: 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舉例造句: 肅清日寇吾儕事,鷸蚌相爭笑列侯。 ——朱德《和董必武同誌七絕》之三
拼音代碼: ybxz
近義詞: 鷸蚌相危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Ⅱ 愛國成語
1、精忠報國 [ jīng zhō bào guó ]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壹切。
出 處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壹旦欲以神器假人!”
例 句
從小就聽媽媽講“嶽母刺字”的故事,嶽飛~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
2、保家衛國 [ bǎo jiā wèi guó ]
保衛家鄉和祖國。
出 處
冰心《跟小朋友談訪埃觀感》:“在保家衛國的強烈感情裏,我們兩國人民是血肉相連的!”
3、匹夫有責 [ pǐ fū yǒu zé ]
國家大事每個人都有責任。
出 處
清·顧炎武《日知錄》:“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例 句
自古以來,國家興亡~。
4、愛國如家 [ ài guó rú jiā ]
指帝王像愛撫自己的家室壹樣愛國愛民。
出 處
漢·荀悅《漢紀·惠帝紀》:“封建諸侯各世其位,欲使親民如子、愛國如家。”《晉書·劉聰傳》:“臣聞古之聖王愛國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5、赤膽忠心 [ chì dǎn zhōng xīn ]
形容十分忠誠。
出 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臣空有赤膽忠心;無能回其萬壹。”
例 句
無論受過多大的委屈和冤枉,他對祖國的~從來沒有動搖過。
Ⅲ 形容渾身濕透或名利受損的成語
形容渾身濕透或名利受損的成語有:大汗淋漓,汗流浹背,揮汗如雨等
Ⅳ ABAC型成語:( )自( )受
A 礙手礙腳
B 畢恭畢敬 悖入悖出 暴飲暴食 笨手笨腳 笨頭笨腳
C 徹頭徹尾 稱王稱霸 誠惶誠恐 楚弓楚得
D 大手大腳 呆頭呆腦 多才多藝 獨來獨往 動手動腳
E 惡衣惡食
F 吠形吠聲 風言風語 非驢非馬 非親非故
G 怪模怪樣 古色古香 敢作敢為
H 活靈活現 活龍活現 繪聲繪色 誨盜誨淫 忽明忽暗 忽隱忽現 患得患失
J 將信將疑 戒驕戒躁 假仁假義 見仁見智 盡善盡美 盡心盡力
K 可歌可泣 刻肌刻骨 快人快語 克勤克儉 快人快事 可親可敬
L 旅進旅退 離心離德 冷言冷語 屢戰屢勝 屢戰屢敗 利人利己
M 滿谷滿坑 美輪美奐
N 能屈能伸 捏手捏腳 躡手躡腳 疑神疑鬼 難B難C
P 偏聽偏信 平起平坐
Q 全心全意 群威群膽 傾城傾國 竊釣竊國 群策群力
R 任勞任怨 人山人海 如癡如醉 如火如荼 如訴如泣 若B若C
S 十全十美 縮手縮腳 速戰速決 數壹數二 善始善終 所作所為
T 同心同德 土頭土腦 土生土長
W 惟妙惟肖 畏首畏尾 我行我素
X 先知先覺
Y 亦步亦趨 倚門倚閭 宜室宜家 壹心壹意 疑神疑鬼 憂國憂民
Z 再接再厲 作威作福 載歌載舞 知彼知己 各種各樣 真心真意
不B不C 壹B壹C 無B無C 有B有C 大B大C 自B自C
1 不三不四 壹心壹意 無憂無慮 有始有終 大模大樣 自暴自棄
2 不慌不忙 壹生壹世 無影無蹤 有聲有色 大是大非 自吹自擂
3 不屈不撓 壹針壹線 無緣無故 有血有肉 大搖大擺 自高自大
4 不亢不撓 壹草壹木 無邊無際 有頭有臉 大風大浪 自給自足
5 不倫不類 壹言壹行 無法無天 有利有弊 大吃大喝 自生自滅
Ⅳ 四字成語大全集1000個
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
萬象更新、抱頭鼠竄、雞鳴狗盜、千軍萬馬、亡羊補牢、杯弓蛇影、鶴立雞群、
對牛彈琴、如魚得水、鳥語花香、為虎作倀、黔驢技窮、畫龍點睛、鼠目寸光、
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鶴發童顏、狗急跳墻、盲人摸象、畫蛇添足
含有兩個動物名稱的成語
鶴立雞群、雞鳴狗盜、鷸蚌相爭、蠶食鯨吞、蛛絲馬跡、龍爭虎鬥、龍馬精神、
龍飛鳳舞、龍騰虎躍、龍驤虎步、龍潭虎穴、龍躍鳳鳴、車水馬龍、指鹿為馬、
兔死狐悲、雞犬不寧、心猿意馬、狼吞虎咽
含有人體器官的成語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無點墨、頭重腳輕、手足情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
耳聞目睹、頭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觀、口出不遜、
手無縛雞之力
含有昆蟲名稱的成語
飛蛾撲火、金蟬脫殼、積蚊成雷、蟾宮折桂、蠶食鯨吞、蜻蜓點水、螳臂擋車、
蛛絲馬跡、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含有壹組近義詞的成語
見多識廣、察言觀色、高瞻遠矚 、左顧右盼 、調兵遣將 、粉身碎骨
狂風暴雨、旁敲側擊、千辛萬苦、 眼疾手快、 生龍活虎 、驚天動地
七拼八湊 、胡言亂語、改朝換代、 道聽途說
含有壹組反義詞的成語
前呼後擁 東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有頭無尾 前倨後恭
東逃西散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 積少成多 同甘***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後己 有口無心 天經地義 弄假成真 舉足輕重 南腔北調 聲東擊西
轉危為安 東倒西歪 反敗為勝 以少勝多 由此及彼
多字格成語
九牛二虎之力、 手無縛雞之力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人不可貌相
千軍易得,壹將難求 、天時地利人和、習慣成自然 、壹年之計在於春
久旱逢甘露、 壹言以蔽之、解鈴還須系鈴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急來抱佛腳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寧為雞首,無為牛後 、三人行必有我師、 化幹戈為玉帛
描寫情況緊急的成語
千鈞壹發 刻不容緩 迫不及待 十萬火急 火燒眉毛 燃眉之急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心曠神怡 心平氣和 目不轉睛 呆若木雞 眉開眼笑 愁眉苦臉
愁眉緊鎖 目瞪口呆 垂頭喪氣 嬉皮笑臉
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
壹身正氣 臨危不懼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瀾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描寫春天美好的成語
春光明媚 萬紫千紅 春雨如油 生機勃勃 春色滿園 春意盎然 鳥語花香
春暖花開 百花齊放 和風細雨
“想”的成語
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靜靜地想(靜思默想)想得周全(深思熟慮)
想得混亂( 胡思亂想)想得厲害(浮想聯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
想得荒唐(癡心妄想) 想得離奇(異想天開)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多”的成語
觀眾多(座無虛席)貴賓多(高朋滿座)人很多(摩肩接踵)
人才多(人才濟濟) 兵馬多(千軍萬馬)事物多(林林總總)
色彩多(五彩繽紛)類別多(千差萬別) 困難多(千辛萬苦)
話兒多(滔滔不絕)讀書多(博覽群書)見識多(見多識廣)
變化多(千變萬化)走得多(走南闖北)顏色多(五顏六色)
花樣多(五花八門)
帶有“看”的近義詞的成語
見多識廣 望而生畏 察言觀色 壹視同仁 壹覽無余 高瞻遠矚 坐井觀天
舉世矚目 管中窺豹 左顧右盼
帶有“龍”字的成語
生龍活虎 龍爭虎鬥、龍馬精神 龍飛鳳舞 龍騰虎躍 龍驤虎步 畫龍點睛
龍潭虎穴 龍躍鳳鳴 車水馬龍
源自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鷸蚌相爭 刻舟求劍 鵬程萬裏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源自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安步當車 暗渡陳倉 按圖索驥 程門立雪 班門弄斧 兵不厭詐 三顧茅廬
首尾同字的成語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數不勝數 舉不勝舉 人外有人
防不勝防 忍無可忍 聞所未聞
帶有鳥類名稱的成語
歡呼雀躍 鴉雀無聲 鵬程萬裏 壹箭雙雕 風聲鶴唳 鶴發雞皮
鶴發童顏 鶴立雞群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成語接龍(“不”字開頭)
不恥下問 問道於盲、盲人瞎馬 馬到成功 功敗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勝收
收回成命 命中註定 定時炸彈彈盡糧絕 絕無僅有 有機可乘 乘虛而入
入木三分 分秒必爭 爭權奪利 利欲熏心心安理得 得意洋洋
Ⅵ 兩個人鬥另外壹個人受利是什麽成語
漁人之利。打漁的人得到好處。比喻有兩者爭鬥時第三者從中得到的利益。同義詞有,涸澤而漁,竭澤而漁
Ⅶ 得到很多好處 受到許多利益的成語
受益匪淺
受益良多
Ⅷ 成開頭的成語
成開頭的成語有成家立業、成群結隊。
1、成家立業 [ chéng jiā lì yè ]
解釋:指男的結了婚,有職業,能獨立生活。
出自:宋·吳自牧《夢梁錄·恤貧濟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貨,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業者眾矣。”
譯文:宋·吳自牧《夢梁錄·恤貧濟老》:“杭州大富人家大多是外郡寄居的人......從各地進貨賣……,不久就留在了這裏,從此成了有事業的人。”
示例:原來廉錦楓曾祖向居嶺南,因避南北朝之亂,逃至海外,就在君子國~。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指結婚組建家庭並建立事業
2、成群結隊 [ chéng qún jié ì ]
解釋:成:成為,變成。壹群群人集合在壹起。
出自:《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無奈那雀兒成群結隊來偷吃谷粟,才趕得東邊的雲,又向西邊來吃。”
示例:常與這些輕薄少年,~,馳馬試劍,黑夜裏往來太行道上。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很多聚積在壹起
(8)受利成語擴展閱讀成家立業的反義詞是傾家蕩產。
傾家蕩產 [ qīng jiā dàng chǎn ]
解釋:傾:倒出;蕩:掃除,弄光。全部家產都被弄光了。
出自:《三國誌·蜀書·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譯文:《三國誌·蜀書·董和傳》:“商人的家中,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貴的食物,如果遇到婚姻不幸,也會喪失所有的家產。”
示例:匪徒們眼瞪著他們的大鍋盔,~。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Ⅸ 什麽什麽什麽及的成語
望塵莫及、愚不可及、始料不及、力所能及、過猶不及、措手不及、噬臍莫及、觸手可及、追悔莫及、鞭長莫及、後悔莫及、劍及履及、不可企及、力所不及;
管見所及、無所不及、力不能及、劍及屨及、後悔無及、馬塵不及、屨及劍及、噬臍何及、望塵不及、後悔不及、噬臍無及、悔之不及、詐奸不及、鞭長不及、悔之無及、嗟悔無及。
1、愚不可及
[yú bù kě jí]
原指人為了應付不利局面假裝愚癡,以免禍患,為常人所不及(見於《論語·公冶長》)。後用來形容人極端愚蠢。
2、始料不及
[shǐ liào bù jí]
事情發展的結果,不是當初所預料的。
3、力所能及
[lì suǒ néng jí]
自己的能力所能辦到的:讓學生參加壹些~的勞動。
4、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臨時來不及應付:必須做好防洪準備工作,以免雨季到來時~。
5、觸手可及
[chù shǒu kě jí]
近在手邊,壹伸手就可以接觸到。
6、後悔莫及
[hòu huǐ mò jí]
後悔:事後的懊悔。指事後的懊悔也來不及了。
7、劍及履及
[jiàn jí lǚ jí]
形容行動堅決迅速。同“劍及屨及”。
8、不可企及
[bù kě qǐ jí]
企:希望;及:達到。沒有希望達到。形容遠遠趕不上。
9、管見所及
[guǎn jiàn suǒ jí]
管見:從管子裏看東西,指見識淺陋。謙虛的說法,表示自己見識不廣,意見未必正確。
10、無所不及
[wú suǒ bù jí]
沒有地方不能達到。
Ⅹ 成語說東周之暗箭傷人:迷倒所有女人的美男公孫閼為何抹了脖子呢
鄭國伐宋,假托王命遍招諸侯。齊國與鄭國有石門前盟,招之即來。魯國在公子翚的實際領導之下,那是無利不起早,加上鄭使很爽快:所有斬獲皆歸魯國,魯隱公在公子翚的脅迫之下答應出兵。當然,也有那搗蛋不聽話的,比如郕和許。
郕國創始人郕叔武為周文王嫡七子,郕國原在西周王畿,平王東遷,它也跑到今天河南省範縣、山東省寧陽縣壹帶占了壹片無主荒地,東臨齊國。許國那更久遠了,據說是上古四嶽之壹太嶽之後,始祖可以上遡到炎帝,姜姓。許國封地在今天河南省許昌縣壹帶,北臨鄭國,男爵,它是至今唯壹可確定為男爵的周代諸侯國,小而弱幾乎是不需要考證的。
莊公下令,所有士兵人人出錢購買豬、狗、雞若幹,招巫師來詛咒那個放暗箭的人。人人出血,那意思是讓所有人的怨氣都集中於兇手身上。
六畜中,馬牛羊為太牢,豬狗雞為少牢。太牢是天子用的,諸侯搞個祭祀啊,詛咒個人啊,那只能用少牢。
大夫停靈三月而葬,鄭莊公下令所有卿大夫必須為穎考叔守靈。也就是說,這九十天內,那巫師整天在公孫子都面前念叨,無非是“天靈靈,地靈靈,暗箭傷人得報應”之類。
終於有壹天,大帥哥受不了了,自己拿劍抹了脖子。
並非真有報應,關鍵是害人之人良心上自我譴責,壓力壹大自然就崩潰了。
好在帥哥臨死之前大喝了壹聲:人是我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