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語:大房二房,打壹成語。謎底:伯仲之間
成語故事
舊時由於農耕需要勞動力,因為多生子可以增加勞動力,所以形成多子和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多子則自然形成兒子出生先後的順序,也就有伯仲之分了。
自古就以親如手足來比喻兄弟之間的親密關系。但是,如遇權、財相爭時則破壞了這種親情關系,甚至釀成互相殘殺的仇人結果。特別是在皇權之爭中,為了爭奪皇位,常常出現殘酷的血腥事件。這種兄弟間的相殘,可以說在封建皇權統治時期,是屢見不鮮的事情。
曹不的文章評述道:
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武仲因為能寫文章,當了蘭臺令史,但是卻下筆千言,不知所止。
大凡人總是善於看到自己的優點,然而文章不是只有壹種體裁,很少有人各種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輕視別人所不擅長的,鄉裏俗話說:“家中有壹把破掃帚,也會看它價值千金。”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當今的文人,也不過只有魯國人孔融孔文舉、廣陵人陳琳陳孔璋、山陽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幹徐偉長、陳留人阮瑀阮文瑜、汝南人應場應德璉、東平人劉楨劉公幹七人。
這“七子”,於學問可以說是兼收並蓄,沒有什麽遺漏的,於文辭是自鑄偉辭,沒有借用別人的,在文壇上都各自像騏驥千裏奔馳,並駕齊驅。
要叫他們互相欽服,也實在是困難了。我審察自己之才,以為有能力以衡量別人,所以能夠免於文人相輕這種拖累,而寫作這篇論文。
成語寓意
中國有文無第壹、武無第二的傳統,文人相輕是很難改變的。但是,如果水平相差太遠,達到了碾壓對方的地步,這時候會很輕易地分出高下來。但是,即使真的可以“碾壓”對方,也不可以蔑視對方,輕視別人,視別人如糞土。
成語告訴人們,每個人所擅長的領域不同,“伯”和“仲”是很難區分的。而能夠區分人不壹樣的,是壹個人的素養和情懷,是壹個人的格局和器識。
成文用法
伯仲之間比喻兩者不相上下,難分高下。在句中壹般作謂語、補語。運用示例: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現代·魯迅《兩地書》三四:“報言‘章士釘’將辭,屈映光繼之,此即浙江有名之‘兄弟素不吃飯’人物也,與‘士釘’蓋伯仲之間,或且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