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故事義憤填膺

成語故事義憤填膺

“義憤填膺”是“義憤”及“填膺”二語組成。“義憤”源於《後漢書逸民列傳序》,《後漢書》中的紀、列傳為南朝宋範曄所撰。逸民,指節行超逸,遁世隱居的人,而〈逸民列傳〉就是記述東漢的這些隱逸之士,〈逸民列傳序〉是作者說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由。

漢朝衰微,王莽趁機奪取王位,當時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看見傳統文化遭到如此破壞,許多人都相繼棄官隱居,不再出來為國效力。後來,漢光武帝雖壹意招納隱士,他們都不願意再出仕。到東漢末年,君王仁德漸衰,小人當道,隱士更是恥於與之同列。所以,他們這種高尚的德行是值得立傳的。

“填膺”則源於唐朝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是邊塞詩人高適為朋友前往嶺南赴任餞別而作。詩中高適回顧友人之前的懷才不遇,為他感到委屈不平,氣憤填滿胸中;如今友人有機會為官,不僅為之揚眉吐氣,也殷盼他能建功立業;對友人必須到嶺南就任,除叮嚀在異地應註意事項,也充滿了不舍之情。

後來,“義憤”、“氣填膺”就被濃縮合用為“義憤填膺”這句成語,指心胸充滿了因正義而激發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