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形容數量多的成語及解釋

形容數量多的成語及解釋

形容數量多的成語及解釋

 成語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用語和諺語總是松散壹些,可多可少,不限於四個字。以下是我搜集的形容數量多的成語及解釋,歡迎閱讀。

 1、比比皆是

 解釋: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比比,處處;皆,全,都。

 出處:《戰國策·秦策壹》:“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

 2、不計其數

 解釋:計:計算。沒法計算數目。形容很多。數都數不清。

 出處: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襄陽始末》:“火炮、藥箭射死北兵及墜水者,不計其數。”

 3、不勝枚舉

 解釋:勝(舊讀shēng):盡;枚:個。不能壹個個地列舉出來。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宋·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似此等語,不可枚舉。”

 4、多如牛毛

 解釋:像牛身上的的毛那樣多。形容極多。

 出處:《北史·文苑列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5、堆積如山

 解釋: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極多。

 出處: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外諸司》:“每遇冬月,諸鄉納粟稈草,牛車闐塞道路,車尾相銜,數千萬輛不絕,場內堆積如山。”

 6、成千上萬

 解釋:形容數量很多,數不勝數。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他看著那烏克齋、鄧九公這班人,壹幫動輒就是成千上萬,未免就把這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7、成千累萬

 解釋:形容數量極多。

 出處:《孽海花》第二六回:“再者我的手頭散漫慣的,從小沒學過做人家的道理,到了老爺這裏,又由著我的性兒,成千累萬的花。”

 8、成百上千

 解釋:形容數量極多,成群結隊的。百和千在這裏是壹個泛指,並不是指具體的數目。

 9、車載鬥量

 解釋:載:裝載。用車載,用鬥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

 出處:《三國誌·吳誌·孫權傳》“如臣之比,車載鬥量,不可勝數。”

 10、層出不窮

 解釋:窮:盡。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止盡。比喻事物變換之快並且多。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二》:“天下之巧,層出不窮,千變萬化,豈壹端所可盡乎?”

 11、不知凡幾

 解釋:凡,總***。幾,多少。不知道壹***有多少。指同類的事物很多。

 出處:唐·郭受《寄杜員外》詩:“春興不知凡幾首,衡陽紙價頓能高。”

 12、擢發難數

 解釋:形容罪過之多,即使將頭發全拔下來計數,都還不夠數。擢:拔

 出處:這個成語出自《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13、盈千累萬

 解釋:盈:滿;累:積。成千上萬。形容數量非常多。

 出處:《清會典事例》卷七十六:“乃混開久項,竟至盈千累萬。”

 14、數以萬計

 解釋:以萬來計算,形容數目極多。

 出處:“監局內臣數以萬計,利源兵柄盡以付之,犯法縱奸,壹切容貸,此防微之道未終也。”——《明史·彭韶傳》

 15、千千萬萬

 解釋:形容為數極多。

 出處:唐·杜牧《晚晴賦》:“千千萬萬之狀容兮,不可得而狀也。”

 16、千倉萬箱

 解釋:形容因年成好,儲存的.糧食非常多。

 出處:《詩經·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抱樸子·極言》:“千倉萬箱,百壹耕所得。”

 17、鋪天蓋地

 解釋:鋪:把東西散開;蓋:籠罩;遮蔽。遮住天;蓋住地。形容充滿了整個天地。形容聲勢浩大,來勢兇猛,到處都是。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誌仁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遮天蓋地。’”

 18、漫山遍野

 解釋:漫,滿;遍,到處。山上和田野裏到處都是。形容很多。

 出處: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壹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

 19、琳瑯滿目

 解釋:琳瑯,珍貴的玉石。滿眼都是精美的東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多指書籍、工藝品。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

 20、恒河沙數

 解釋:本為佛經用語。恒河,南亞大河。比喻數量多到像恒河裏的沙子那樣,無法計算。比喻數目很多。

 出處:《金剛經·無為福勝分第十壹》:“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21、浩如煙海

 解釋:浩,廣;煙海,茫茫大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

 出處:隋·釋真觀《夢賦》:“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難尋,非生非滅,非色非心,浩如滄海,郁如鄧林。”

 22、俯拾即是

 解釋: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形容地上的某壹類東西、要找的某壹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23、不壹而足

 解釋:足,充足,足夠。原指不是壹事壹物可以滿足。後指同類的事物或現象很多,反復出現,不能壹壹列舉。不止壹個,非常多。

 出處:《公羊傳·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則何以不氏?許夷狄者,不壹而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