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湧。呂洞賓提議各自投壹樣東西到海裏,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裏,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裏,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暗箭傷人的故事
春秋時,鄭國的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壹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時的都城。)
件事情在《左傳·隱公十壹年》裏有記載。那年夏天,五月裏,鄭莊公在宮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壹位老將軍潁[yǐng]叔考和壹位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叔考是壹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間,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叔考奮勇當先,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裏更加忌妒起來,便抽出箭來對準潁叔考就是壹箭,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壹個跟鬥摔了下來。另壹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鬥,終於把城攻破。鄭軍全部入了城,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於是並入了鄭國的版圖。
百步穿楊的故事
秦國的名將白起,領兵前去攻打魏國,有個名叫蘇厲的謀 士獲悉後,趕緊去見周朝的國君,提醒他說: “如果魏國被秦軍占領,您的處境就危險了。” 原來,這時周朝的國君名義上是天子,實際上對各諸侯國已沒 有管轄權。魏國如被秦國攻滅,秦國的勢力將更強大,對周天子的威 脅也更大。周天子問蘇厲怎麽辦,蘇厲建議周天子趕快派人去勸說 白起停止進攻,並給白起講壹個故事。 蘇厲介紹了壹個應該向白起講的故事: 楚國有個著名的射箭手,名叫養由基。此人年輕時就勇力過人, 練成了壹手好箭法。當時還有壹個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長射箭。壹 天,兩人在場地上比試射箭,許多人都圍著觀看。 靶子設在五十步外,那裏撐起壹塊板,板上有壹個紅心。潘虎拉 開強弓,壹連三箭都正中紅心,博得圍觀的人壹片喝采聲。潘虎也洋 洋得意地向養由基拱拱手,表示請他指教。 養由基環視壹下四周,說:“射五十步外的紅心,目標大近、太大 了,還是射百步外的柳葉吧!” 說罷,他指著百步外的壹棵楊柳樹,叫人在樹上選壹片葉子,塗 上紅色作為靶子。接著,他拉開弓,“唆”的壹聲射去,結果箭鏈正 好貫穿在這片楊柳葉的中心。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潘虎自知沒有這樣高明的本領,但又不相 信養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葉,便走到那棵楊柳樹下;選擇了三片楊 柳葉,在上面用顏色編上號,請養由基按編號次序再射。 養由基走前幾步,看清了編號,然後退到百步之外,拉開弓, “嗖”、“嗖”、“嗖”三箭,分別射中三片編上號的楊柳葉。這壹來,喝采 聲雷動,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壹片喝采聲中,有個人在養由基身旁冷冷他說: “餵,有了百步穿揚的本領,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養由基聽此人口氣這麽大,不禁生氣地轉過身去問道:“妳準備 怎樣教我射箭?” 那人平靜他說:“我並不是來教妳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妳 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妳是否想過,壹旦妳力氣用盡,只要壹箭不 中,妳那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影響。壹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 當註意保持名聲!” 養由基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謝。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蘇厲介紹的向白起講了上面這個故 事。白起聽後,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戰百勝的名氣,不能輕易出戰,便 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 這個故事還引申出另壹條成語“百發百中”。
班門弄斧的故事
壹天,泊舟采石江邊(采石,今安徽當塗縣境內,北臨長江)。晚上,月明如晝,李白在舟中對月暢飲,喝得大醉,見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墮江而沒。有的傳說更神,說這時江中忽然風浪大作,有巨鯨奮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節,請李白坐於鯨背,音樂前導,騰空而去。這些傳說,當然不能信為,但是在采石,後來卻因此出現不少名勝。不但有李白墓,還有謫仙樓、捉月亭等,並引起了無數遊人的興趣。有些文章不通、卻想冒充風雅的遊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謅亂題,十分可笑。梅之渙的這首詩,就是譏諷這類遊人的。他認為在大詩人的墓上亂題歪詩,簡直是“魯班門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打草驚蛇的故事
唐朝的時候,有壹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壹天,有人遞了壹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壹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壹模壹樣。王魯壹邊看著狀紙,壹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麽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妳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裏面的蛇壹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壹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畫龍點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壹天,梁武帝要張僧繇在寺廟的墻上畫四條金龍。張僧繇用三天的時間就畫好了,並且畫得非常像真龍。大家聽說後,都去觀看,發出陣陣贊嘆聲。可是,當人們走近壹看,卻發現每條龍都沒有眼睛。張僧繇解釋說:“如果我給龍加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都不信,堅持要他加上眼睛。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給兩條龍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兩條龍騰地壹聲飛上了天!
畫蛇添足的故事
古時候,楚國有壹家人,祭完祖宗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壹壺酒,賞給手下的辦事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壹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壹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壹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於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壹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 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裏想:他們畫得真慢。再想顯示自己的本領, 於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壹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說: “妳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壹邊畫著腳,壹邊說話的時候,另外壹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 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裏奪過去,說:"妳見過蛇麽?蛇是沒有腳的,妳為什麽要給 他添上腳呢?所以第壹個畫好蛇的人不是妳,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老馬識途的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壹個山谷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谷。時 間壹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裏。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壹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麽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壹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完璧歸趙的故事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壹塊名貴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國大王知道了,他就寫了封信,派人去見趙王,說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
趙王看了信,心裏想,秦王壹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壹次怎麽這麽大方吶?要不答應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裏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壹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又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裏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壹個壹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美女們去看。
藺相如壹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兒,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裏,怎麽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壹個計策,就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看著雖然挺好,可是有壹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壹聽有毛病,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麽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真心。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裏。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跟這塊寶玉壹塊兒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對著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麽能不算數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壹***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我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送寶玉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才能把寶玉獻上。”秦王說:“好!就這麽辦吧!”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賓館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裏。就叫壹個手下人打扮成壹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麽樣,他壹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怕打不贏。最後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直到今天,人們談起這段故事來,還對藺相如的英勇行為翹大拇指哩。
葉公好龍的故事
葉公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鉤刻著龍,酒壺、酒杯上刻著龍,房檐屋棟上雕刻著龍的花紋圖案。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進了大廳。葉公壹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臉色驟變,簡直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來,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龍非龍的東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