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故事梗概100

成語故事梗概100

A. 成語故事100字

1.《全無心肝》

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在亡國後被俘到長安,隋文帝對他比較優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吳地的樂曲,以防止他聽到後引發亡國之痛,不料,後來看守陳後主的官員報告隋文帝說,陳後主想得壹個官號,隋文帝便說:“叔寶全無心肝。”比喻不知羞恥。

B. 成語故事100篇

1、濫竽充數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壹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壹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壹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蕩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壹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壹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裏。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

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裏,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

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壹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壹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壹樣領到壹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壹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壹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2、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後把酒分給底下辦事的人,但酒不夠分,於是他們想出壹個辦法來:大家在地上畫蛇,畫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壹人畫得最快,正打算拿酒來喝,因見其它人還未畫好,他就再為蛇添上腳,此時另壹人剛好畫好了,便從他的手上把酒搶過來,並說:“蛇本來沒有腳,妳為甚麽要為它添上腳呢?”說完就把酒喝掉了。

3、守株待兔

春秋時代有位宋國的農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裏工作,壹直到太陽下山才收拾農具準備回家。有壹天,農夫正在田裏辛苦的工作,突然卻遠遠跑來壹只兔子。

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壹個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邊的大樹,這壹撞,撞斷了兔子的頸部,兔子當場倒地死亡。

壹旁的農夫看到之後,急忙跑上前將死了的兔子壹手抓起,然後很開心的收拾農具準備回家把這只兔子煮來吃。農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這麽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從此以後,他整天守在大樹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許多天過去了,他都沒等到撞死在大樹下的兔子,反而因為他不處理農田的事,因此田裏長滿了雜草,壹天比壹天更荒蕪。

4、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的蟠桃會,途經東海,只見巨浪洶湧。呂洞賓提議各自投壹樣東西到海裏,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裏,自己立在水面過海。

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裏,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八仙過海比喻各自有壹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

5、自相矛盾

戰國時楚國有壹個賣盾和矛的人,他誇說自己所賣的盾堅固無比,沒有東西能把它刺穿;又誇說自己所賣的矛十分鋒利,沒有東西不被它刺穿。

路上有人聽見後,忍不住說:“如果用妳的矛去刺妳的盾,結果會如何?”楚國人立刻瞠目結舌,無法回答他的問題。

C. 成語故事100篇文字版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壹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壹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壹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壹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壹個記號。”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麽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麽會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壹直在行進,而妳的寶劍卻沈入了水底不動,妳怎麽找得到妳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壹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壹起喝這壺酒不足夠,壹個人喝它還有剩余。要不大家壹起在地上比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畫蛇添足

壹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於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還能夠為它畫腳呢!”他還沒有畫完蛇的腳,另壹個人的蛇就畫好了,那個人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妳怎麽能給它畫腳呢?”隨後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D. 成語故事(神話、寓言、歷史各五個故事簡介)100字

神話故事:天衣無縫、誇父逐日

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畫蛇添足

歷史故事:完璧歸趙、望梅止渴

含有誇張:氣吞山河、口若懸河

1、天衣無縫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釋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麽毛病。

出處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成語故事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盛夏的壹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雲舒卷,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這時,壹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

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

郭翰問:“妳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

仙女問:“妳想知道什麽?”

郭翰說:“我什麽都想知道。”

仙女說:“這可難了,妳讓我從哪說起呀?”

郭翰說:“人們都說仙人聰明,妳就隨便說說吧。”

仙女說:“天上四季如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綠樹常青,花開不謝。枝頭百鳥合鳴,水中遊魚可見。沒有疾病,沒有戰爭,沒有賦稅,總之,人間的壹切苦難天上都沒有。”

郭翰說:“天上那麽好,妳為什麽還跑到人間來呢?”

仙女說:“虧妳還是個讀書人。妳們的前輩莊周老先生不是說過‘在栽滿蘭花的屋子裏呆久了,也聞不到香味’的話麽。在天上呆久了,難免有些寂寞,偶爾到人間玩玩。”

郭翰又問:“聽說有壹種藥,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妳知道哪有嗎?”

仙女說:“這種藥人間沒有,天上到處都是。”

郭翰說:“既然天上多得很,妳該帶點下來,讓人們嘗嘗有多好呀。”

仙女說:“帶是帶不下來。天上的東西,帶到人間就失去了靈氣。不然早讓秦始皇、漢武帝吃了。”

郭翰說:“妳口口聲聲說來自天上,用什麽證明妳不是說謊話哄人呢?”

仙女讓郭翰看她的衣服。郭翰仔細看,很詫異仙女的衣服是沒有縫的。

仙女說:“天衣無縫,妳連這個都不懂,還稱什麽才子,我看妳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聽完哈哈大笑,再壹瞧,仙女不見了。

2、誇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釋誇父:古傳說中的人名。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誌,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列子·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 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成語故事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壹,講的是誇父奮力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幹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幹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裏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壹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成語故事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畫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壹百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

E. 成語故事(梗概 不超過100字)

[樂不思蜀 ]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鬥。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壹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壹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壹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壹棵大樹。壹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壹只兔子箭壹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壹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壹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壹頓了。”他拎著兔子壹邊往家走,壹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壹天什麽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F. 成語故事 100字左右

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莊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壹個山谷裏迷了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谷。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壹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麽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壹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起引導作用!)

G. 成語故事60個(簡短些,100字左右)

1.《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壹舍為三十裏)。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H. 成語故事300篇100-130字概括

瞞天過抄海 圍魏救趙 借刀殺人

以逸待勞 趁火打劫 聲東擊西

無中生有 暗渡陳倉 隔岸觀火 諸葛亮:草船借箭

趁夜晚大霧,在船的四周綁上草人,帶領船隊駛向曹 營,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制造了壹種擊鼓進兵的聲勢。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所以下令放箭,而這些箭就全射在了那些草人上。等到霧散時,諸葛亮才命船隊回營,並讓全體士兵大喊:“謝曹丞相賜箭!”曹操著才知道上了當。回營後***得箭10余萬枝。

關於諸葛亮的智謀故事有很多阿,比如:空城計、發明孔明燈和木牛流馬等故事。

還有孫子兵法裏的三十六計都是智謀故事,關於孫臏的也有很多,像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

笑裏藏刀 李代桃僵 順手牽羊

打草驚蛇 借屍還魂 調虎離山

欲擒故縱 拋磚引玉 擒賊擒王

釜底抽薪 混水摸魚 關門捉賊

遠交近攻 假途伐虢 反客為主

偷梁換柱 指桑罵槐 假癡不顛

上屋抽梯 樹上開花

I. 求20個歷史成語故事,每個100字左右

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壹舍為三十裏)。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2、壹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壹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壹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壹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麽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3、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誌報仇復國,請範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壹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4、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壹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5、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死的交情。

6、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7、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壹陣哄笑,隊伍亂成壹片。

孫武再壹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8、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9、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壹年功夫,趙國擁有壹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壹。

10、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壹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

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裏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11、疑鄰盜斧: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壹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註意那人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壹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麽也不像賊了。

12、不可救藥: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

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13、乘風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壹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麽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壹定要突破壹切障礙,勇往直前,幹壹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壹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14、壹衣帶水: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壹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15、專心致誌從前有壹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秋有兩個學生,壹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壹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壹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

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壹只鴻雁,美餐壹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壹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壹個名師傳授,但是,壹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壹個卻沒學到壹點本事。

16、杯弓蛇影:有壹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壹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壹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17、殃及池魚:從前,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壹群魚在裏面歡快的遊著。突然,城門著了火,壹條魚看見了大叫說“不好啦,城門失火了,快跑吧!”

但是其它魚兒都不以為然,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很遠,用不著大驚小怪。除了那條魚,其他魚都沒有逃走。這時,人們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過壹會兒,火被撲滅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

18、全無心肝: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在亡國後被俘到長安,隋文帝對他比較優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吳地的樂曲,以防止他聽到後引發亡國之痛,不料,後來看守陳後主的官員報告隋文帝說,陳後主想得壹個官號,隋文帝便說:“叔寶全無心肝。”比喻不知羞恥。

19、精忠報國:北州宣帝時禦史大夫顏之儀經常苦苦勸:束諫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高死後,潮中大臣劉日方、鄭澤造假遺詔讓楊堅做丞相輔助小皇帝治理國家,顏之儀極力反對。誓死要精忠報國,被楊堅貶到西疆當郡守,但是後來楊堅還是表揚了顏之儀的大義。

20、禍從天降:唐懿宗的愛女同昌公主因病醫治無效死亡。他遷怒於醫官,以“用藥無效”的罪名將韓宗召、康仲殷及兩家族人300多人全部投入監獄,宰相兼刑部侍郎劉瞻上書勸諫,認為他們已經盡力,這是禍從天降,懲罰沒有犯罪的人。劉瞻因此被貶為康州刺史。

(9)成語故事梗概100擴展閱讀

其他成語故事:

破天荒

唐朝時期,荊州地區50多年沒有舉人到京城應考中過進士,因此被稱為“天荒”,直到唐宣宗時期,有壹個荊州舉人劉蛻中了進士,破了天荒。荊州魏國公崔鉉特地獎勵他70萬錢。劉蛻不受並回信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壹千裏外,豈曰天荒。

眼中釘

五代時期,後唐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起兵反後唐莊宗,擁立明宗,被任命為義成軍節度使,他濫用職權,欺壓民眾,經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軍去攻打當時人們認為是眼中之釘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錢的“拔釘費”,違者處死。

佼佼者

東漢初年,赤眉軍首領樊崇得知光武帝劉秀不殺降將的消息後,就率領傀儡皇帝劉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萬人前來投降,劉秀寬待他們,賞給他們飯菜吃,問他們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歸順,劉秀認為他們是鐵中之鋼、人中佼佼者。

賤骨頭

賈璉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鳳將她接回榮國府,正準備想辦法來算計尤二姐時,賈赦將身邊丫頭秋桐賞給賈璉為妾。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賈母那裏告狀,賈母沒有核實就感慨說:“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

東道主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政,為報復鄭國與秦國聯合出兵伐鄭。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