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壹面,契若金蘭。”
例子: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六回:“二人情同道合,契若金蘭,終日不離左右。”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比喻交情很深。
1、契若金蘭是壹個成語,比喻朋友交情深厚,民間俚語中也含有女同性戀的意思。
出自《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兩人心意相同,行動壹致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在語言上談的來,說出話來像蘭草那樣芬芳、高雅,娓娓動聽,沒有汙穢的語言。
2、契合金蘭用蘭花的芳香和金石的堅固來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出自《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兩人心意相同,行動壹致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在語言上談的來,說出話來像蘭草那樣芬芳、高雅,娓娓動聽,沒有汙穢的語言。
義結金蘭的形式:
古人義結金蘭時,要交換譜帖,也就是江湖上所說的“換帖子”,這種譜帖也被叫做金蘭譜或蘭譜。在結拜的時候,根據結拜的人數各用壹沓紅紙分別寫出每個人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父母、祖父母及曾祖父母三代人姓名的“金蘭譜”,然後擺上天地牌位,根據年齡的大小,依次焚香叩頭,壹起宣讀結拜誓詞,從此便結為異姓兄弟姐妹。
最常見的誓詞諸如“蒼天在上,今某某於某某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等等。
在《易經·系辭上》曾經記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意思是說,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斷開堅硬的金屬;同心同德人發表壹致的看法,人們就會像聞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壹樣容易接受。這大概就是義結金蘭最早的出處。
而女性義結金蘭多發生在閨房之中,相互交換壹些閨蜜私物,比如日常佩戴的首飾、香包、手帕,這些形式就特指女性之間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