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動於衷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衷:內心。 心裏壹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註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解釋:衷:內心。心裏壹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註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著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示例:面對集體財產遭到大火的威脅,我們怎麽能~呢?
出 ?處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聞之默然良久;若不能無動於衷者。”
例 ?句
對於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我們不能熟視無睹,~。
2.袖手旁觀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把手籠在袖子裏,在壹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解釋:把手籠在袖子裏,在壹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出自: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宋·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示例:蓀老三的事就和我自己的事壹樣,我不能~。
◎茅盾《子夜》四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出 ?處
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
宋·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隔岸觀火 見死不救 八方支援 漠不關心 趁火打劫
3.見死不救?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jiàn sǐ bù jiù ]
看見人家有急難而不去救援。
解釋:看見人家有急難而不去救援。
出自: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妳做的今見死不救,羞見這桃園中殺馬宰烏牛。”
示例:周金大哥死在國民黨軍閥、官僚手裏,妳們~。
◎歐陽山《三家巷》三壹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冷酷無情
出 ?處
元·關漢卿《救風塵》:“妳做的個見死不救;可不羞殺桃園中殺白馬;宰烏牛。”
例 ?句
看到壹位老大爺昏倒在路邊,我豈有~之理?
4.隔岸觀火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gé àn guān huǒ ]
隔著河看人家著火。 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助,在壹旁看熱鬧。
解釋: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助,在壹旁看熱鬧。
出自:唐·乾康《投謁齊已》:“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示例:他原是在~呀。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出 ?處
唐·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例 ?句
在別人危難的時候,我們應挺身而出熱情幫助,而不能~無動於衷。
5.漠不關心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mò bù guān xīn ]
漠:冷淡。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解釋:漠:冷淡。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出自:葉聖陶《英文教授》:“好比看古代或是異國的故事,漠不關心。”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出 ?處
明·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壹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例 ?句
對別人~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