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1、三顧茅廬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壹再邀請。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釋義:先帝不因為我地位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廬來拜訪我。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2、望梅止渴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釋義:魏武帝旅行失去水源,軍隊都渴,於是命令說:‘前有大梅林,梅子,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聽了’,口水都流出來,乘此得以和前源。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3、拋磚引玉

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釋義:想拋出磚去引回玉來,卻得了個墜子。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於謙詞。

4、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釋義:趙高想作亂,怕群臣不聽,於是先進行試驗,拿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馬啊。’二世笑著說:‘妳錯了吧?對鹿為馬。’問身邊的人,左右有人沈默,有人說馬以迎合趙高。”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5、聞雞起舞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唐 房玄齡《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釋義:半夜聽到荒雞叫,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了。’於是起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