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如破竹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晉書·杜預傳》。?
1、成語:勢如破竹。
2、拼音:shìrúpòzhú。
3、解釋:勢:氣勢,威力。形勢就象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後,下面各節順著刀勢就分開了。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4、出處:《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5、近義詞:勢不可當、所向披靡、勢如劈竹。
6、反義詞:堅不可摧。
成語勢如破竹的故事:
西晉武帝司馬炎時期,人稱“杜武庫”大將杜預支持司馬炎統壹中國,被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統領大軍進攻吳國,先後奪取吳國大部分土地,有人建議暫停進攻。他說:“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