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所有關於《戰國策》的成語
解析:
安步當車 《戰國策·齊策四》
不遺余力 《戰國策·趙策》
不翼而飛 《戰國策·秦策》
側目而視 《戰國策·秦策》
反璞歸真 《戰國策·齊策》
高枕無憂 《戰國策·魏策壹》
汗馬功勞 《戰國策·楚策》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壹》
畫蛇添足 《戰國策·齊策二》
揮汗成雨 《戰國策·齊策壹》
狡兔三窟 《戰國策·齊策四》
門庭若市 《戰國策·齊策壹》
亡羊補牢 《戰國策·楚策四》
《戰國策》記述的基本上是戰國時期謀臣縱橫捭闔的謀略和辭說,它的文風是劇談雄辯,書中還刻畫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例如寫唐且出使秦國,唐且與秦王談起“布衣之怒”,秦王輕淡的說,布衣之怒不過“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且慷慨陳詞:“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說完,拔劍而起,這壹番慷慨豪壯的言辭,打掉了秦王不可壹世的淩人盛氣。
《戰國策》中的縱橫家辯士,還擅長運用寓言進行說理、論證,象狐假虎威、畫蛇添足等成語故事,都出自《戰國策》。
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有壹天對楚襄王說:
“妳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妳。妳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壹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妳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麽不幸。如果妳壹直寵信這個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妳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麽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壹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
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壹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壹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行百裏者半九十”這句中國成語出自《戰國策·秦策五》,意思是說要走壹百裏路的,走了九十裏,只能算完成壹半。也就是說,最後“十裏”相當於“百裏”中的“五十裏”。這句成語勸勉我們做事要善始善終,不能因為那短短的“十裏路”,少加努力,使我們的所做的事功虧壹簣。
內助之賢
晏嬰是戰國時齊景公的宰相,軀體不甚高大,據雲長不滿六尺(相當現在四尺三寸)但
他很有才幹,名聞諸侯,有壹天晏嬰出門,坐看車子,由他的禦者(馬車夫)駕車。那位禦
者的妻子很賢淑,當禦者駕看車子,經過自己家的門口時,他的妻子在門縫裏偷看,看見她
丈夫揮看馬鞭,現出洋洋得意的樣子。
當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時,她就責他道:“晏嬰身長不滿六尺,當了齊國的宰相,而且名
聞天下,各國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態度,還是很謙虛,壹點也沒有自滿的意
思;妳身長八尺,外表比他雄偉得多,只做了他的駕車人,還洋洋得意,顯得很睛傲的樣
子,所以妳不會發達,只能做些低賤的職務,我實在替妳覺得難為情啊!”
禦者自從聽了他妻子的話後,態度逐漸轉變了,處處顯得謙虛和藹,晏嬰看見禦者突然
謙和起來,覺得很奇怪,問他的原因;禦者就把妻子所說的壹番話老老實實地告訴晏嬰。晏
嬰為他聽到諫勸,能夠馬上改過,是壹個值得提拔的人,於是推薦他當了大夫的官。
由這內助之賢的故事,後人把它引伸拙來,恭維人家有賢淑的妻子。今日壹般人對妻子
能夠幫助丈夫,使丈夫的事業、學業、品格方面都有了進展,增加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就
稱他有內助之賢。
壹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壹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壹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壹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
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汙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壹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壹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於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壹個計
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壹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壹個謎語想請您猜壹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
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壹只什麽鳥呢?”
齊威王本是壹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只大鳥壹樣,身為壹國
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壹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壹會兒之後
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壹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於髡說:
“嗯,這壹只大鳥,妳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壹鳴
就會驚動眾人,妳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壹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壹番作為,真可謂是“壹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壹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壹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運用,壹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