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孩子的教育歷來都很重視,但中國卻不是壹個教育成功的國家。中國的孩子缺了些個性,多了些任性。家庭和學校是兩大教育課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下面是我整理的怎樣教育出好孩子,歡迎來參考!
封建教育制度把教育不成功的責任歸咎於老師和家長。中國教育主張以嚴字當頭,棍棒教育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現在當然是行不通了,壹是現在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除了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寵著他們,是家庭的小皇帝。國家還有諸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對他們護著,老師不要說是體罰,即使罰站,罰寫作業也不行。前壹陣子常州花園小學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就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時下的老師都覺得孩子難管,不過難管總還是要管。教育專家倒是支了壹些招,現把它整理歸納如下,供年輕的爸爸媽媽參考。
壹、教育是應該持之以恒的事,特別是不能忽視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教育。美國著名的小學教師羅恩?克拉克說:孩子成長中有許多細節,這些細節也都是人生的“大端”。如果妳沒有意識到自己始終應該記取的責任,妳沒有和孩子生活在壹起,妳可能就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後面的教育就難了。
二、教育不是宣泄而是克制,不要在生氣時教育孩子。我們應該把教育的兩個成語:“理直氣壯、義正詞嚴。”改為“理直氣和,義正辭婉”。管教從嚴,講的是原則從嚴,心思從嚴。態度則要盡可能的誠懇、溫和、耐心。有智慧的教師不需對學生嚴詞斥責,有智慧的父母,應該意識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不能把和孩子的交談,都變成嚴肅的教育。有統計表明,35%左右的孩子遇到挫折都是找同學和朋友傾訴,找父母和老師傾訴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漸從他們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談更容易變成了說教、批評與斥責。孩子過了13歲,他可能連批評的機會也不給妳了。
四、要盡量避免說教教育,我們習慣於教育孩子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習慣於“做大事”,取得“大成就”。我們的文化中缺乏從壹件小事中體會快樂的傳統,缺乏做壹些小事而覺得有意義的認識。做壹件事情,若違背老師的心意,很可能就會遭到挖苦與諷刺。老師和父母應該從克制批評的欲望開始,從改變“正話反說”的習慣開始,從改變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勵、不期待”的習慣開始。這並不表示對孩子的不足、缺點、短處視而不見,而是在孩子有勇氣去嘗試、去改變時,助他們壹臂之力。
五、孩子之間有巨大的差異,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所以簡單的攀比解決不了問題,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天分很重要,所謂揚長避短,這樣就能夠讓孩子既不自卑,也可以讓他看到別人的長處而不驕傲。
六、教育孩子不要“數罪並罰”,“數罪並罰”首先說明妳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關心得太少,沒有盡到做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其次,也說明妳比較“記仇”,喜歡翻舊賬。有時不是妳的話沒有道理,而是妳的方式不對。方式不對,教育壹定沒有效果。為人父母,為人師長,所有的權力都意味著責任,這樣的責任逼著我們要改變。
如上所述,只是告訴人們教育應該有壹個方法,但教育不能復制,壹種方法適用於壹個人,並不意味它能適用於另壹個人,更不可能適應所有人。教育不是萬能的,我們能夠盡到自己的責任,就不至於後悔,而孩子最後會成為什麽樣的人,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以下3大法寶,幫助妳教育出好孩子:
1 愛
孩子的異常行為通常是在尋求父母的愛。壹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就會敞開心靈,教育就會變得十分輕松。
為人父母幾乎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是否讓孩子感受到了呢?是否用語言、用態度表現出來了呢?如果覺得在育兒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這就證明沒有很好地將自己的愛傳遞給孩子。
2 嚴厲
對孩子賞識和寬容,並不意味著壹下都批評不得。要提醒的是,家長不要隨自己的心情有時批評有時不批評,只要孩子壹違反了原則就要批評。
當然批評也要有訣竅。陳明興的建議是:時間控制在1分鐘內;就事論事地批評;批評孩子做的“行為”。批評之後不要還是憤怒的樣子。孩子反省後要給予安撫,激勵孩子改正錯誤的決心。
3 信賴
育兒要接受孩子所有的現狀,家長不要以居高臨下的眼光看待孩子,要經常告訴孩子,妳在爸爸媽媽身邊,爸爸媽媽就感到很幸福了,會與不會都沒有關系。
“怎麽說妳都不懂,妳真是很沒用!”這樣的語言是很傷孩子心的,當感到被輕視的時候,孩子心靈就會封閉起來,什麽也不想做,大人也壹樣。相反,如果感到被信賴被認同時,會做得比原來更好。
法寶壹:全面優化營養
楊勤說,經常有家長問:“孩子吃什麽身體好?”答案是,沒有壹種完美食品能讓孩子吃了身體好。平衡膳食、均衡營養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壹些營養缺乏性疾病已經很少見,更多的是營養不均衡所帶來的問題。父母都知道孩子長身體需要充足的營養,於是拼命給孩子補充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結果導致孩子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肥胖、性早熟等,反而限制了正常的生長發育。廣告上經常宣傳補鈣、補鋅,事實上,只要孩子不挑食、不偏食,營養均衡全面,根本就不需要額外補充什麽營養素。在飲食習慣上也應遵循壹定的原則: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保持飲食均衡、多樣化。
2、食物要新鮮、自然,以家庭烹制的飯菜最好,少吃超市的成品食物。
3、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速度慢壹些,要細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吃飯時要專心,不要看電視,不要講話。吃零食時間要固定,不要邊吃邊看。
4、及時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的進餐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調整。到餐館就餐時,盡量選擇可口的低、中等能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