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苦中作樂的意思是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
苦中作樂,漢語詞語,拼音:kǔ zhōng zuò lè。意思是在艱苦的環境中不失樂觀情緒,自行其樂。出自宋·陳造《同陳宰黃簿遊靈山八首》自註宰運:吾輩可謂忙裏偷閑,苦中作樂。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示例《醒世姻緣傳》第六二回:他還要忙裏偷閑,苦中作樂,使促狹,弄低心,無所不至。清·無名氏《杜詩言誌》卷十:此第三首,則俗所謂苦中作樂也。言山行之可畏若此,而於其中強尋樂處,則亦有可喜者。
近義詞強顏歡笑,漢語成語,拼音:qiǎng yán huān xiào,意思是心裏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出自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用於處事。
自得其樂,漢語成語,拼音是zì dé qí lè,意思是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出自《輟耕錄》卷二十:白翎雀生於烏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鳴,自得其樂。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苦中作樂反義詞:
自作自受,漢語成語,拼音是zì zuò zì shòu,意思是自己做了蠢事或壞事後帶來的不良後果,自己承擔。出處有《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汝母在生之日,都無壹片善心,終朝殺害生靈,每日欺淩三寶。自作自受,非天與人。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指自食其果。
憂天憫人,漢語成語,拼音是bēi tiān mǐn rén,意思是對社會的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出自《爭臣論》:彼二聖壹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哀嘆時世的艱難,憐惜人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