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ì hán sān yǒu]
出處
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釋義
松、竹經冬不雕,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典故:
明˙無名氏˙漁樵閑話˙第四折:「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
清˙趙翼˙陔余叢考˙卷四十三˙歲寒三友。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在舊社會結婚時,多在大門左右貼上“緣竹生筍,梅結紅實”的對聯,這是因“筍”與子孫的“孫”字同音、同聲。將松竹梅圍成團狀;分作三個團狀,以簡潔的線條代表松、竹、梅,構成圖案:以松、竹、梅組成的洞門。
例句
1、松竹梅,歲寒三友;廉政清,為官三要。
2、做人的標準有歲寒三友:要有松樹的風格,有梅花的精神,有竹子的氣節。
3、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暖壹家。
4、松竹梅,歲寒三友,廉正清,為官三要。
5、我伯父酷愛歲寒三友,特辟了塊園子來種這些植物。
6、松竹梅歲寒三友,公正廉官德三寶。
7、它與松、梅壹樣,迎風鬥雪,不畏嚴寒,被稱為“歲寒三友”.竹既可供人觀賞,又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8、雪蓮、蠶綴、雪山草為祁連山雪線上的“歲寒三友”.
9、這東西跟蚊子臭蟲算得小飯店裏的歲寒三友,現在剛是深秋天氣,還顯不出它們的後雕勁節。
10、我歲寒三友,向來壹言九鼎,今番就是要報答郭先生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