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借光》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如下: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縣裏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麽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麽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壹代的大學問家。
註釋:
1、匡衡:西漢經學家。
2、逮:到,及。不逮,指燭光照不到。
3、穿壁:在墻上打洞。穿:鑿。
4、邑人:謂同縣的人。古時“縣”通稱為“邑”。
5、大姓:富戶;大戶人家。
6、文不識:人名,姓文名不識。
啟示
外因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第壹原因,外因只是會影響到事物的變化而已,而且外因想要發揮作用,必須要通過內因才能起到效果。從《鑿壁借光》可以看出,在沒有條件的前提下,是可以通過變通創造條件,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在學習面前,艱苦的條件並不會成為障礙,缺乏條件可以主動去創造條件,要擁有堅持不懈和頑強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