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不咎既往 成語簡解 編號 : 1894 成語 : 不咎既往 註音 : ㄅㄨˋ ㄐ|ㄡˋ ㄐ|ˋ ㄨㄤˇ 漢語拼音 : bù jiù jì wǎng 參考詞語 : 既往不咎 釋義 : 義參「既往不咎」。見「既往不咎」條。 Emoji符號 :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不咎既往”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既往不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壹天,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麽木材比較好?」他回答說:「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時是用松木,殷商時期多用柏木,而周朝壹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讓人民『戰栗(通「栗」)』。」孔子後來聽到宰我這番話,覺得他隨便猜測古人的用意,毫無根據,十分不妥當,就說:「已做過的事就不便再解說了,已經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對已經過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說話小心,對沒有把握的事不要亂加臆測。「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壹個成語,表示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的意思。 典源 : 此處所列為「既往不咎」之典源,提供參考。《論語.八佾》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1>,遂事不諫2>,既往不咎3>。 〔註解〕 (1)成事不說:已經做過的事,不便再解說。見「 成事不說 」。 (2)遂事不諫:對於已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遂事,已經完成的事。 (3)咎:責怪,追究罪過。 書證 : 01.《明史.卷三壹六.貴州土司列傳》:「令還侵地,不咎既往,已屬國家寬大。」 02.《清史稿.卷五二壹.藩部列傳四.喀爾喀土謝圖汗部》:「爾等遵旨服罪,朕不咎既往,其應歸巴林人畜缺少之數,悉從寬免。」 成語接龍
“不”字開頭的成語
“往”字結尾的成語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不咎既往。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不咎既往”分成的單字詳解:
不, 咎, 既, 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