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口若懸什麽的成語

口若懸什麽的成語

口若懸河。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口若懸河”意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壹樣。形容能說善辯,話語不斷,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定語、狀語,也作補語。

成語寓意:“口若懸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起話來像瀑布壹樣滔滔不絕,形容人善於言談,能言善辯,把話說得很流利,而且滔滔不絕。壹個人要是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無論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都會增加他的成功率的,他的個人魅力也會有所提升。比如,壹個人在公***場所上,說話流利,口若懸河,那麽他會成為目光的焦點,大家會給他的個人形象加分的。

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壹切,都肯下工夫去思索它的道理,卻非常的難得,但是這是能做到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壹個因素,如郭象。這句成語也可以和“滔滔不絕”相聯用,凡是對於那些善辯而口才出眾的人,都可以說他們是“口若懸河”或者是“滔滔不絕”。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有壹位學者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已經是壹個很有才學的人。郭象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壹些現象,尤其能夠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各種事情常常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對他們的學說有了深刻的理解。當時,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請他出去做官,他都壹概謝絕,每天只是埋頭研究學問,或者和誌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永恒的快樂,活得充實自在。

又過了些年,朝廷壹再派人來請他出山做官,參與朝政。郭象再三推辭,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下來,到朝廷中做了壹名“黃門侍郎”。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麽事情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立論新穎,條理清楚,講得深刻、生動,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壹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學識和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壹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註,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而後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於說話,壹旦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口若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