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全故事幼兒
成語大全故事幼兒,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壹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而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壹部分,大多數的成語都是出自寓言故事,下面來看成語大全故事幼兒。
成語故事幼兒1杞人憂天
杞國有壹個人,老是怕天塌下來,怕地垮下去。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覺也不敢睡,飯也不想吃。
他的朋友看他老是擔憂,倒替他擔憂起來,跑去跟他說:“天不過是很厚很厚的大氣。妳整天呼吸行動,都在大氣裏,幹嗎要擔心它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聽了可更加擔憂了,說:“照妳這麽說,天是很厚的大氣,那麽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全都要落下來嗎?”
朋友說:“這怕什麽呢,太陽月亮和星星不過是大氣中壹些發光的東西,即使落下來也打不著人。”
那個人想了壹會兒,覺得朋友說得有點兒道理,看來天真的不會塌。可是他仍舊不放心,又問:“那麽地垮了怎麽辦呢?”
朋友說:“地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泥土。妳看東西南北,哪兒沒有泥土。妳整天在泥土上走來走去,幹嗎要擔心它會垮下去呢?”
那個人聽說地也不會垮,總算放下了心。
“杞人憂天”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為用不著擔憂的事情擔憂,可以說他是“杞人憂天”。多余的擔憂也可以說是“杞憂”。
閉門思過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在左馮翊擔任太守。
有壹次,他到高陵縣巡視,碰到兄弟倆向他告狀。
其中壹個說:“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
另壹個說:“這地本來就是爹媽在世時分給我的,哥哥不講理,硬說是分給他的。”
這件事,對韓延壽觸動很大。他十分慚愧地說:“我作為太守,是壹郡之長,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眾間發生骨肉爭訟。這既傷風化,又使賢人孝子受恥。其責任在我身上,我應退職讓賢。”
這天,韓延壽推脫有病,不再處理公務,獨自壹人呆在館舍的壹間房間裏,閉上門,思考自己的過錯(閉門思過)。
那告狀的兩兄弟知道韓延壽的上述舉動後,深為之感化。他們倆痛心疾首地流著淚,赤身前往館舍向韓延壽請罪。
韓延壽見他兄弟倆已覺醒,並決心痛改前非,這才稍有喜悅之色;但他從這件事看到了自己身為太守而未能盡到責任的過失,也不禁仰天垂淚。
閉門思過,比喻關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錯。
成語故事幼兒2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壹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註意那人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
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壹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麽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註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杯弓蛇影
有壹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壹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壹把漆了彩色的弓。
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成語故事幼兒3(壹)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壹舍為三十裏)。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二)壹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壹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壹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壹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麽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誌報仇復國,請範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壹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四)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壹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五)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死的交情。
(六)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七)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壹陣哄笑,隊伍亂成壹片。
孫武再壹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
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