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碧血丹心——滿腔正義的熱血,壹顆赤誠的紅心。形容十分忠誠堅定。
赤膽忠心——赤:比喻真純。形容十分忠誠。
丹心如故——丹心:忠心。仍如已往壹樣忠心耿耿。
肝腦塗地——塗地:塗抹在地上。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
披肝瀝膽——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裏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壹寸丹心——丹心:赤心,忠貞的心。壹片赤誠的心。
忠心耿耿——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忠肝義膽——忠心耿耿,仗義行事。
指天誓日——誓:發誓。指著天對著太陽發誓。表示意誌堅決或對人表示忠誠。
忠心赤膽——形容十分忠誠。
忠貞不渝——貞:意誌或操守堅定不移;渝:改變,違背。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竭誠盡節——竭:盡。誠:忠誠。節:節操。表現出最大限度的忠誠與節操。
盡忠竭力——竭:盡。用盡氣力,竭盡忠誠。
傾肝瀝膽——形容對人極其忠誠。
誓死不貳——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貞不渝或意誌堅定專壹。
矢忠不二——立誓忠心到底決不改變。
輸肝剖膽——比喻對人極為忠誠。
指日誓心——對著太陽發誓,表明忠誠無二。
忠驅義感——謂為忠心所驅使,為正義所感召。
忠孝兩全——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義膽忠肝——指為人正直忠貞。
葵花向日——向:朝著。形容下級對上級表示忠誠與仰慕
2. 表示忠孝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忠孝不並拼音:zhōng xiào bù bìng解釋:並:並行。
指忠孝難以兩全。成語:忠孝節烈拼音:zhōng xiào jié liè解釋: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成語:忠孝雙全拼音:zhōng xiào shuāng quán解釋: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同“忠孝兩全”。
成語:忠孝節義拼音:zhōng xiào jié yì解釋: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成語:忠孝兩全拼音: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解釋: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亦作“忠孝雙全”。
3. 形容“忠義”的成語有哪些1 赤膽忠心chì dǎn zhōng xīn赤:比喻真純。形容十分忠誠。出自明·湯顯祖《還魂記·淮警》:“賊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膽向胡天,靴尖踢倒長天塹,卻笑江南土不堅。”
2 忠肝義膽zhōng gān yì dǎn 忠心耿耿,仗義行事。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丞相金鑾直諫君,忠肝義膽孰能群。”
3 忠心耿耿zhōng xīn gěng gěng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七回:“當日令尊伯伯為國損軀,雖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4 精忠報國jīng zhōng bào guó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壹切。 出自《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宋史·嶽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5 孝悌忠信xiào tì zhōng xìn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準。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凡遇人,只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4. 有關忠義的成語精忠報國——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3623732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碧血丹心——滿腔正義的熱血,壹顆赤誠的紅心。
形容十分忠誠堅定。赤膽忠心——赤:比喻真純。
形容十分忠誠。丹心如故——丹心:忠心。
仍如已往壹樣忠心耿耿。肝腦塗地——塗地:塗抹在地上。
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
披肝瀝膽——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裏話。
也形容非常忠誠。壹寸丹心——丹心:赤心,忠貞的心。
壹片赤誠的心。忠心耿耿——耿耿:忠誠的樣子。
形容非常忠誠。忠肝義膽——忠心耿耿,仗義行事。
指天誓日——誓:發誓。指著天對著太陽發誓。
表示意誌堅決或對人表示忠誠。忠心赤膽——形容十分忠誠。
忠貞不渝——貞:意誌或操守堅定不移;渝:改變,違背。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竭誠盡節——竭:盡。誠:忠誠。
節:節操。表現出最大限度的忠誠與節操。
盡忠竭力——竭:盡。用盡氣力,竭盡忠誠。
傾肝瀝膽——形容對人極其忠誠。誓死不貳——立誓至死不生二心。
形容忠貞不渝或意誌堅定專壹。矢忠不二——立誓忠心到底決不改變。
輸肝剖膽——比喻對人極為忠誠。指日誓心——對著太陽發誓,表明忠誠無二。
忠驅義感——謂為忠心所驅使,為正義所感召。忠孝兩全——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亦作“忠孝雙全”。義膽忠肝——指為人正直忠貞。
葵花向日——向:朝著。形容下級對上級表示忠誠與仰慕。
5. 形容忠孝的成語忠心耿耿 耿耿:忠誠的樣子。
形容非常忠誠。 忠孝節義 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執鞭隨蹬 手裏拿著馬鞭,跟在馬鐙旁邊。比喻因敬仰而願意追隨在左右。
忠肝義膽 忠心耿耿,仗義行事。 指天誓日 誓:發誓。
指著天對著太陽發誓。表示意誌堅決或對人表示忠誠。
忠心赤膽 形容十分忠誠。 忠貞不渝 貞:意誌或操守堅定不移;渝:改變,違背。
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直言極諫 ①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
古時多用於臣下對君主。②直言極諫科的省稱。
忠孝兩全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正言直諫 以正義之語,規勸皇帝、上級、長輩或朋友。 壹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貞的心。
壹片赤誠的心。 壹寸赤心 同“壹寸丹心”。
以身殉國 忠於自己的國家而獻出生命。 先驅螻蟻 螻蟻:螻蛄和螞蟻。
自己先死埋葬地下,為別人驅除螻蟻。比喻效命於人,不惜先死。
萬死不辭 萬死:死壹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壹萬次也不推辭。
表示願意拼死效勞。 為國捐軀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
為國家犧牲生命。 三貞九烈 貞:貞操;烈:節烈。
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誓死不二 誓死:立下誌願,至死不變。
至死也不變心。形容意誌堅定專壹。
守身如玉 保持節操,象玉壹樣潔白無瑕。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
生死不渝 渝:改變。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
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矢誌不移 發誓立誌,決不改變。
輸肝瀝膽 見“輸肝剖膽”。 輸肝剖膽 比喻對人極為忠誠。
犬馬之勞 願象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犬馬之力 猶犬馬之勞。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披肝瀝膽 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裏話。
也形容非常忠誠。 披肝瀝血 比喻竭盡忠誠。
6. 關於“仁義”的四字成語出奴入主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後以“出奴入主”謂挾門戶成見 槌仁提義 拋棄仁義 蹈仁履義 遵循仁義之道 東征西怨 語本《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謂商湯向壹方征伐,則另壹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
後因以“東征西怨”謂帝王興仁義之師為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膏粱文繡 指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亦泛指精細貴重的東西。
語本《孟子·告子上》“《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繡也。”
趙岐註:“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繡,繡衣服也。” 含仁懷義 謂有仁義之德 積德累仁 積累德行與仁義 假仁假義 ①虛假的仁義道德。
②偽裝仁慈善良 絕仁棄義 謂拋棄世俗的仁義,回復到純樸的本性 沐仁浴義 謂受仁義的熏陶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史記·遊俠列傳序》:“故伯夷醜周,餓死首陽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跖蹻暴戾,其徒誦義無窮。
由此觀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非虛言也。”後遂以“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譏刺舊社會小盜被殺、大盜得國的反常現象。
亦省作“竊鉤盜國” 仁義道德 ①儒家所提倡的仁愛正義等行為標準。②泛指舊時提倡的道德規範 仁至義盡 語出《禮記·郊特性》:“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孔穎達疏:“不忘恩而報之,是仁;有功必報之,是義也。”原指古時年終極其虔誠地祭享對農事有功的諸神、萬物,以為報答,謂蠟祭極盡了仁義之道。
後用以形容對人的愛護、關心、幫助盡了最大努力 入主出奴 語出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意謂崇信壹種說法,必然排斥另壹種說法,以己所崇信者為主,以所排斥者為奴。
後因以“入主出奴”指持有門戶成見 詩書發冢 喻口是心非、言行不壹的偽君子作風。語本《莊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冢。”
郭象註:“詩禮者,先王之陳跡也,茍非其人,道不虛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為奸,則跡不足恃也。”成玄英疏:“是以田恒資仁義以竊齊,儒生誦詩禮以發冢,由是觀之,聖跡不足賴。”
睟面盎背 《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意謂仁義禮智植根於心,它生發出來的神色,清和潤澤地表現在顏面,顯露在肩背,散布到手足四肢。
後以“睟面盎背”為仁德者修養到家的表現 息黥補劓 謂修整面容殘缺,恢復本來面目。後用以喻改過自新。
語本《莊子·大宗師》:“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遙蕩恣睢轉徙之塗乎?’意而子曰:‘……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成玄英疏:“我雖遭仁義是非殘傷性情,焉知造化之內不補劓息黥,令我改過自新,乘可成之道,隨夫子以請益耶?”郭慶籓集釋:“黥劓則形體不備,息之補之,復完成矣。” 重義輕財 謂看重仁義而輕視錢財 晬面盎背 謂德性表現於外,而有溫潤之貌,敦厚之態。
指有德者的儀態。語本《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利智根於心。
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