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車和日系車的關系,可以用壹個成語來:水火不容。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這兩大家的粉絲網上互噴,作為世界上最出色的車企之壹,究竟有什麽可爭的?更有網友稱,很多人爭到最後,都才發現英系車才是最終目標?
德系和日系之間的競爭,打從很早開始,就已經有了些許火藥味的苗頭。在較早的戰爭時期,這兩個國家就在經濟發達的階段,選擇了發展汽車工業化。從開始到至今,接近有壹百多年的歷史發展進程。而且不止是中國,在東南亞、歐洲等國家都會將這兩者的車型引進,並且逆向研發,目的就是趕上汽車的技術進化程度。
無論大眾、BBA、還是保時捷,在外觀設計上並沒有很大的突破,即使新款換代了,不變的依舊是它的"家族式風格"設計。但對於硬件幹貨來說,德系對於整車的配套體系相當嚴格,當年國內的蓄電池大佬-風帆蓄電池廠想為德系車配套時,把廠裏面的各個型號的電瓶,各發十組到德國本部,通過了質檢部的嚴格要求,才擁有了配套權。
擁有嚴格的質檢要求,才讓老百姓對德系的操控印象深刻。在底盤、懸掛、轉向系統等操控性機械配置上,德系技術堪稱壹流。有幸駕駛到德系車給我的最直面的感覺,無論是10萬的捷達或者速騰,還是30來萬的奧迪,在高速行駛時,可以明顯感受到方向盤變重,對於轉向的敏感度明顯提升,並且在過山路、復雜路況的道路時,德系車的濾震效果壹流,貼服性非常強。
但對於產品的開發程度,德系在這壹點完全比不過日系。以混合動力系統來說,日系早已甩德系幾條街,德系也幹脆不把研究主力放在混動上。並且包括日系的對於發動機的癡迷,本田的ivtec,豐田vvt-i,馬自達的壓燃技術等等,而德系靠著tsi雙增壓技術吃著老本,不少車型至今沿用以EA211及EA888為原本進行改良,更新程度令人堪憂。
談到日系,最讓人印象深刻就是:輕巧單薄這壹特點。這也容易讓人聯想到日系車偷工減料的問題。這裏也要為日系車正名壹下,日本至今為止,是全世界生產的第壹大國,車身采用的是壹種熱硬化材質,這種鋼板的剛性比壹般鋼板提高25%的同時,用量也可以相應的少25%。而重量降低也就意味著降低,這也曲線救國的省油方式,不得不說日系車在這壹方面有著不壹樣的工匠智慧。
德系和日系之間的較量,大多都是性能車與性能車之間的較量,有不少網友說,德系和日系爭論到最後,懂得人最後都會選英系。畢竟發動機的起源源於英國,並且豪華車和跑車才是男人心目中的"Dream?Car",像勞斯萊斯、賓利、阿斯頓馬丁、路虎這些都是英系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