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兵臨城下的出處

成語兵臨城下的出處

成語兵臨城下出自《戰國策·齊策二》。

1、兵臨城下,漢語成語,意思是軍隊已來到城墻下面。比喻遭到圍困。例句為“若侯兵臨城下,將至壕(háo)邊,然後拒敵,事已遲矣”。

2、《戰國策·齊策二》:“齊必舉兵伐梁,梁、齊之兵連於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間伐韓。”

3、元·無名氏《 範書》第壹折:“有壹日兵臨城下,將至濠邊,四下裏安環,八下裏拽炮,人平了妳宅舍,馬踐了妳庭堂。”

4、元·高文秀《誶範叔》第壹折:“倘若挾冤記仇,須賈,妳覷者,俺這裏雄兵百萬,戰將千員,有壹日兵臨城下,將至濠邊,四下裏安環,八下裏拽炮,人平了妳宅舍,馬踐了妳庭堂。”

5、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二回:“如是留得 盧員外 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米兒差錯,兵臨城下,將至濠邊,無賢無愚,無老無幼,打破城池,盡皆斬首。

6、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兵臨城下,將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

7、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壹回:若侯兵臨城下,將至壕邊,然後拒敵,事已遲矣。

8、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伐劉備,同分土地,永結盟好。”

9、郭沫若《虎符》第壹幕:“但我們 大梁 在前也遭過兵臨城下的慘禍,我們有良好的先例在那兒。

10、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四章:“ 高升 ,兵臨城下啦!可不要翻悔呀!”

成語典故

1、歷史上“江陵之戰”,是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與曹操之間的又壹次較量,對於曹操集團意義非常重大。曹仁孤軍固守江陵等地壹年多時間,先後多次擊退孫劉聯軍的進攻。雖然最終曹仁放棄了江陵,撤到襄陽和樊城壹帶,但在這壹年多時間裏,曹仁將孫劉聯軍主力牽制了江陵壹線,為曹操集團在赤壁慘敗後的實力恢復爭取了時間。從戰略的角度上看,曹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