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依山傍水
拼音: yī shān bàng shuǐ
解釋: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嶺和水流。
出處: 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奔迸渡江求活者幾二十萬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幾二十萬家。”
舉例造句: 維曰:陳倉城池堅固,郝昭守禦甚密,又得王雙相助,實不可取。不若令壹大將,依山傍水,下寨固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拼音代碼: y *** s
近義詞: 倚山傍水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地理位置
2. 以自字開頭的四字詞語有哪些自作自受 自己做了蠢事壞事,自己倒黴。
自作解人 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
自作聰明 自以為聰明而亂作主張。指過高地估計自己,主觀地辦事。
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自怨自艾 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錯誤。
自圓其說 指說話的人能使自己的論點或謊話沒有漏洞。
自由自在 形容沒有約束,十分安閑隨意。
自由放任 不加約束,任它自由發展。
自由泛濫 指某種錯誤的思想言行沒有約束,到處擴散。
自以為是 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自以為得計 自以為計謀很對很好了(含貶義)。
自貽伊戚 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
自言自語 自己壹個人低聲嘀咕。
自行其是 自己認為對的就做,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自相魚肉 魚肉:比喻殘殺。比喻內部自相殘殺
自相矛盾 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自相驚憂 自己人互相驚動擾亂,造成不安。
自相殘殺 自己人互相殺害。
自我作故 由我創新,不循舊法
自我作古 由我創造。指不沿襲前人。
自我陶醉 指盲目地自我欣賞。
自我解嘲 用言語或行動為自己掩蓋或辯解被人嘲笑的事。
自我表現 顯示或宣揚自己的優點,使自己突出。
自投羅網 比喻自己送死。
自討沒趣 做事不得當,反使自己難堪窘迫
自討苦吃 指自尋煩惱,自找困難
自私自利 私心很重,只為個人利益打算。
自視甚高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學識等)。
自始自終 從開始到末了。表示壹貫到底。
自始至終 從開始到末了。表示壹貫到底。
自食其言 指說了話不算數。
自食其力 依靠自己的勞動來生活。
自食其果 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
自食其惡果 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
自生自滅 自然地發生,生長,又自然地消滅。形容自然發展,無人過問。
自身難保 自己保不住自己
自然而然 自由發展,必然這樣。指非人力幹預而自然如此
自取其咎 自己造成災禍或自己找罪受。
應付自如 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很有辦法。
自告奮勇 主動要求擔任某項艱巨的任務。
自高自大 自以為了不起。
自得其樂 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
自吹自擂 比喻自我吹噓。
自出機杼 比喻寫文章能創造出新的風格和體裁。
自成壹家 指在某壹方面的學問或技術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能自成體系。
3. 帶衣的四字成語1、布衣蔬食
成語拼音: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53933bù yī shū shí
成語解釋:蔬食:蔬菜和谷類食物。穿布衣,吃粗糧。形容生活儉樸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毛玠傳》:“玠居顯位,常布衣蔬食,撫育孤兄子甚篤,賞賜以振施貧族,家無所余。”
2、鶉衣百結
成語拼音:chún yī bǎi jié
成語解釋:鶉衣:像鵪鶉鳥尾巴那樣的衣服;百結:補丁摞補丁的衣服。身上穿的衣服補丁多;連綴起來就像鵪鶉鳥的禿尾巴。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成語出處:宋 李昉《太平廣記》:“時有壹人,鶉衣百結,顏貌憔悴,亦往廟所。”
3、豐衣足食
成語拼音:fēng yī zú shí
成語解釋: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成語出處:五代 齊已《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豐衣足食處莫住,聖跡靈蹤好遍尋。”
4、旰食宵衣
成語拼音:gàn shí xiāo yī
成語解釋:天色很晚才吃飯,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形容勤於政事
成語出處:南朝 陳 徐陵《陳文帝哀策文》:“勤民聽政,旰食宵衣。”
5、綠衣使者
成語拼音:lǜ yī shǐ zhě
成語解釋:原指鸚鵡,近代稱郵遞員
成語出處: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鸚鵡告事》:“其時仆妾輩並無所覺,惟有鸚鵡壹只在堂前架上。……封鸚鵡為‘綠衣使者’。”
4. 關於衣的四字成語曹衣出水:
衣弊履穿: 弊:壞。衣服破爛,鞋子穿孔。形容貧窮
衣冠濟楚: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衣冠濟濟: 濟濟:美好貌。形容服飾華麗
衣架飯袋: 比喻沒有能力,幹不了事的人
衣帶壹江:
衣敝履空: 衣服破爛,鞋子穿孔。形容貧窮
衣無二彩: 身上沒有第二件彩衣。形容衣著樸素
衣裳槅子:
衣冠掃地: 掃地:比喻破壞無余。指人不重名節,喪盡廉恥
衣屩藍縷: 屩:用麻與草做的鞋;藍縷:破爛。衣服鞋子破爛
衣狐坐熊: 衣:穿。穿著狐皮衣服,坐在熊皮上。形容生活奢侈
衣裳盟會: 衣:穿。穿著禮服聚會。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衣不遮體: 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衣不曳地: 曳:拖。衣服不拖在地上。形容生活儉樸
衣不重采: 重:重疊;采:通“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生活節儉
衣不重帛: 帛:布帛。 *** 多層衣服。形容生活儉樸
衣不重彩: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衣不兼采: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衣冠優孟: 春秋楚相孫叔敖死後,兒子很窮,優孟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楚王受到感動。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場演戲
衣不遮身: 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衣冠齊楚: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衣妝楚楚: 楚楚:整潔,鮮明。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衣香人影: 衣服上的香氣,人的影子。寫女性的氣息形體
衣香髻影: 衣香:衣上的香氣。形容婦女儀態嫻雅,服飾艷麗
衣食飯碗: 比喻賴以生存的職業或技能等
衣不兼彩: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相體裁衣: 相:視。量體裁衣,比喻根據實際具體情況而做出計劃和行事
襲衣兼食: 襲:全套衣服;兼:加倍。成套衣服,多盤菜肴。比喻生活富裕
未明求衣: 天沒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於政事。
5. 四字成語,第二個字是衣的有哪些求此案啊啊啊
白衣公卿 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為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
白衣卿相 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為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
白衣秀士 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百衣百隨 什麽都依從。形容壹切都順從別人。
褒衣博帶 褒、博:形容寬大。著寬袍,系闊帶。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褒衣危冠 褒衣:寬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寬袍高帽。
布衣黔首 布衣:封建時代平民的別稱;黔首:戰國及秦代對人民的稱謂。古代指壹般百姓。
布衣蔬食 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糧。形容生活清苦。
布衣韋帶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舊指貧寒老友。
彩衣娛親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鶉衣百結 鶉:鵪鶉鳥;結:懸掛連綴。鵪鶉的尾巴短而禿,象打滿補丁壹樣。形容衣服非常破爛。
粗衣淡飯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粗衣糲食 糲: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飯。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短衣匹馬 短衣:短裝。古代為平民、士兵等服裝。穿著短衣,騎壹匹駿馬。形容士兵英姿矯健的樣子。
惡衣惡食 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惡衣糲食 糲: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飯。形容生活儉樸。
豐衣足食 足:夠。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和衣而臥 和:連著;臥:躺下。穿著衣服躺下睡覺。
褐衣不完 褐:粗布衣服。連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