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壹般都是4個字,所以自然地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兩個字組成壹個詞或詞組,後兩個字組成壹個詞和詞組,很少例外。我們按前後兩部分的語法關系,把成語分為如下四類:
聯合式:即前兩字和後兩字的意思是並列的,或是相承的。如“國泰民安”、“花容”月貌”、“見仁見智”、“戰戰兢兢”、等等。
主謂式:即前兩字是動作的發出者,是主語;後兩個字是主語的動作或狀態,是謂語。如“氣宇軒昂”、“高朋滿座”、“心花怒放”、“耳目壹新”等等。
動賓式:即前兩個字是動作,是謂語;後兩個字是動作的對象、承受者,是賓語。如“獨步天下”、“包羅萬象”、“盡如人意”、“奉若神明”等等。如果四字之中,有主語、有謂語、也有賓語的話,則歸入“主謂式”。
偏正式:即前兩個字和後兩個字中有壹組是成語的核心部分,另壹組只對它起修飾和解釋作用。如“豆蔻年華”、“萬全之計”、“書香門第”、“卓然不凡”等等。
這四類成語的劃分,將是我們是否采用某種命名方法的重要條件。
化用成語來命名有各處各樣的方法,每壹種方法要想使用,都必須遵守壹些必要條件。有些條件因命名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有些條件卻是***有的。下面就先談談這些化用成語命名必須滿足的條件,至於哪些某種命名方法特有的條件,我們將在講述具體命名方法時再加以闡述。
化用成語命名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聯想性:即所取的名字能夠使人很容易地聯想到所化用的成語。因為化用成語來命名,就是為了使名字中包含著成語的豐富文化內涵,使短短兩個字意蘊無窮。如果起的名字並不能使人想起所化用的成語,那麽壹切都是徒勞無功。這壹點是命名者應該十分謹慎的。成語有四個字,以壹個字概括其含義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用兩到三個字。但即使用兩個字,在很多時候也並不能令人產生聯想。比如成語“冰雪聰明”,形容壹個人穎悟異常,本傑是很好的含義,但如果用前兩個字叫“李冰雪”,或用後兩個字,叫“王聰明”之類,則成語之意義,韻味失,因為壹般人不容易從“冰雪”想到“聰明”或反之聯想。這時如果換壹種方法,比如取名“冰聰”就好得多,很多人會想起這個成語。所以從成語中起好名字之後,壹定要返過頭來想壹想,能不能從這個名字中聯想到成語,如果不能,最好放棄這個名字。
良義性:這壹點包含兩層意思。壹是指所化用的成語必須是含義良善的,或鼓勵,或祝福,或贊美,或告誡,決不能是壹些貶義成語,像“自高自大”,“鼠目寸光”等等。二是指所取出的兩個字,合在壹起也要有良好的含義。有些詞壹旦脫離成語,含義就發生變化,有時含義不佳,不可選用。比如“千嬌百媚”形容女子,原是可愛,但取名“百媚”尚可,叫“千嬌”可也嬌氣得過份了。“寶馬香車”指高貴的生活,但取名“香車”,畢竟也是“車”,含義低賤。這些都是應當註意的。
無歧義性:即所取的名字除了使人聯想起所化用的成語之外,沒有其它的歧義。有些詞盡管可以使人聯想到成語,也有良善之義,但由於歷史、風俗、方言等因素的影響,產生了其它不好的含義,這時也不能選用。比如“龜年鶴壽”本是祝人長壽,但現在罵人常用“烏龜”,所以這個“龜年”最好不用。“風流儒雅”本是贊美壹個人的風度翩翩,但“風流”現在又有貶義,最好不用。“獨步天下”本是極有豪邁之氣的成語,但“獨步”容易讓人誤解成“獨腿”,最好還是別用。
以上都是化用成語取名是必須註意的問題,也是我們篩選名字的標準。其余的條件如語音、字形等方面的要求在其它章節中已有論述,在些不壹壹列舉了。
下面將根據不同的命名方法對四類成語分別加以分析,並選擇部分美名舉例。需要說明的是,化用成語在這裏僅指直接從成語中取兩至三個字,自己另外概括出字的情況屬於“美辭聯想”。化用成語命名***有五種方法,茲分述於下。
取前兩字或後兩字
這種方法就是直接取用四字成語的前兩個字或後兩個字。根據成語種類的不同,又分為兩種情況。
聯合式:取聯合式成語的前兩個字或後兩個字為名,除了以上談到的那些條件以外,尚需註意所取的兩個字與成語的意義應基本上壹致。由於聯合式成語本來較多,前後兩部分的含義又多相近,所以任取壹部分,意義往往變化不大。因此取聯合式成語前兩部分或後兩字為名比較容易,也比較普遍。但是也有的成語前後兩部分脫節之後不知所雲,或意義改變,必須十分小心。比如“百發百中”、如果取“百中”,由於“中”是多音字,意義更繁復,所以“百中”不好理解,這樣的名字就最好不用。
主謂式、動賓式、偏正式:這三類成語的前後兩部分含義不同,有主有次,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成語,因此要只取前兩字或後兩字為名,必須註意聯想性,即這兩個字很容易使人都想起所用的成語。盡管成語的前後兩部分可能在詞性、詞義上都相差甚遠,但也要保證人們在看到名字後想起另兩個字。要做到這壹點,有壹個訣竅,就是所取用的兩個字所構成的詞或詞組極少單獨使用,或與成語的另兩個字以外的其它詞搭配使用。舉個例子,比如是“齊天”在日常用語中經常又和“大聖”壹起構成“齊天大聖”詞組,意指孫悟空,含義不算太好,所以“齊天”就不具有聯想性,最好不用。又如“豪放不羈”本是褒義,取名“不羈”就不好,因為“豪放”也不太好,因為“豪放”壹詞常單獨使用,又有“豪放派”之類的詞組,不會使人直接聯想到“豪放不羈”,所以這也是壹個不成功的化用成語的名字。
從前兩字和後兩字中各取壹字
這種化用成語命名的方法就是從成語的前兩個字和後兩個字中先後取出壹個字,合成名字。壹般來說,前壹個字代表前半部分的含義,後壹個字代表後半部分的含義。適用於這種方法的成語,必須是二二結構的,即從語義上來說,前兩個字構成壹組,後兩個字構成壹組,像“顧盼神飛”“怡情養性”等等,這樣各取壹字才能有代表性。有些成語是壹三結構,或三壹結構、壹二結構的等等,就不宜使用這種方法。象“壹至於斯”、“死而後已”、“大而無當”等等就很難用兩個字來概括了。另外針對不同的成語類型,又有不同壹方法。
聯合式:這種成語前兩個字與後兩個字之間是並列關系。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前兩個字的內部語法關系與後兩個字的內部語法關系壹般也是壹樣的。前兩個字是聯合關系,如“光”“明”、“詩”“書”,後兩個字也是聯合關系:“正”“大”、“禮”“樂”;前兩個字是主謂關系,如“恩”“深”、“夫”“榮”,後兩個字也是主謂關系:“意”“重”、“妻”“貴”,這樣組成完整的成語:光明正大、詩書禮樂、恩深意重、夫榮妻貴。前兩個字的結構為動賓、偏正時,後兩個字的結構也是壹樣的。
知道了聯合式成語的這個特點,取名時就有訣竅了。為了使所取出的兩個字能夠很好地概括這個成語,最好使這兩個字的結構也跟成語的前兩字或後兩字的語法結構壹樣。如“恩深意重”,大結構是聯合,小結構是主謂,那麽取前兩字中的主語“恩”,再取後兩個字中的謂語“重”,構成“恩重”,比較有內涵。如果是“恩意”或“深重”,含義就完全變了。又如“博古通今”,大結構是聯合,小結構均是動賓,那麽取前兩字的謂語“博”與後兩字的賓語“今”合成“博今”為名,基本含義不變。若是叫“博通”或“古今”就難以產生聯想了。當然也並不是合乎這個條件的名字都是好名字,有時取出的兩個字不宜搭配,像“光風霽月”就不好取“光月”為名,意義不雅,那又要具體分析了。但壹般說來,所取名的語法結構與成語的前、後兩部分的小結構相同,是取得美名的壹個保證。
從後兩字和前兩字中各取壹字
這種方法就昌先從成語的後兩個字中取出壹字,再從成語的前兩個字中取出壹字,合成名字。適用於這種方法的成語也是二二結構的,與前壹種方法壹樣。只是名字的語法結構與成語的大結構相反。
聯合式:如前所述,聯合式成語的前兩字的語法結構(即小結構)與後兩個字的語法結構(小結構)是壹樣的。比如“得心應手”的小結構是動賓結構。如果從後兩字和前兩字中先後取出壹個字而又要意義完整,壹般在語法成份上要互補,也就是第壹字取“應”的話,它本是“應手”中的動詞,那麽下壹個字只能取“得心”的賓語“心”,這樣構成動賓結構“應心”。那麽如果取“手”為第壹字呢,是不是第二字應取“得”呢?“手得”差得遠了壹點,所以壹般不用這種方法。因此聯合式成語壹般用性都不錯時,才用第四個字和第壹個字構成名字。
主謂式、動賓式、偏正式:在這三種類型的成語中,先從後兩字中取壹字,再從前兩字取壹字,則構成的名字和語法結構肯定要和原有成語的大結構相反。
因此用這種方法取名壹定要十分慎重,認真考慮名字的含義,以防產生歧義。
前兩字顛倒或後兩字顛倒
這種方法是把成語的前兩個字顛倒過來或後兩個字顛倒過來作為名字。這樣做無疑會使成語的前、後二字的小結構發生顛倒變化,原來是主謂、動賓的壹般要互換或變成偏正,而原來偏正的會變成動賓或主謂。比如“藏龍臥虎”,大結構是聯合,小結構均是動賓,如取名“龍藏”,則是主謂結構了。結構的變化會帶來意義的改變,所以既要名字的含義基本不變,又要含義良善,的確不容易。這種方法在某些成語上很難使用,所以請讀者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深思熟慮。
聯合式:聯合式成語的前、後兩字顛倒之後,意義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因為前、後兩字並列關系,含義近似,所以還不難聯想到原來的成語。上面舉的“龍藏”就是壹例。因此聯合式成語運用這種方法化出名字時,特別要註意的就是名字的聯想性。
主謂式、動家式、偏正式:這三種類型的成語由於前兩個字與後兩個字在含義上各有側重,互不相同,顛倒之後,就更難產生聯想。比如從“究學”很難想到“學究天人”,從“爭力”很難想到“力爭上遊”。主謂式成語的主語部分、動賓式成語的賓語部分和偏正式成語的主要部分壹般都是名詞性的,顛倒之後往往不知所雲。所以顛倒用字的方法不太適合於這三類成語,壹般不宜使用。只有個別的例外,因為具有較強的聯想性,可以化用。像“大智若愚”可以顛倒後兩字成為“愚若”;“旗開得勝”可以顛倒前兩字,叫“開旗”。從這兩個名字都可以聯想到原成語,所以可以使用。
有三字
從壹個成語中選取三個字,顯然其中壹個字是姓。這也是屬於“姓義入名”的壹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最重要的是名字的含義要與成語壹致。因為成語壹般只有四個字,現在用了三個,很容易令人產生聯想,但是名字本身的含義怪異,豈不讓人無所適從?化用成語命名的目的也達不到。所以不用的那個字壹定須是成語中最不要緊的字,或是並列的字中的壹個,這樣才能使成語的含義盡可能多地保留下來。
這三個字的順序可以跟成語不同。正因為如此,在顛倒成語用字順序的時候要格外註意,不要產生歧義或造成混淆。
另外有些人喜歡用姓的諧音入名。確實,成語中包含著姓的實在是太少了,但是化用壹些含有姓的諧音字的成語,並沒有什麽好處。比如劉砥柱(中流砥柱)、金國英(巾幗英雄)、傅東海(福如東海)等等,第壹是畢竟姓字並非成語原字,不加解釋,別人很難想到成語;第二是脫離了姓的名字由於只有兩個字,而命名者起初多考慮了連姓三字的含義,忽略了名本身的含義,所以名的含義常有模糊,或落俗;第三是終有錯別字之嫌,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好。
用三字的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成語又在不同的情況,現分述於下。
聯合式:聯合式成語的前兩字與後兩字含義相近,所以姓字就可以代表它所在那部分的兩個字。壹般來說,從聯合式成語中選取三字,姓字既定,名用的就是另壹半的那兩個字,這樣含義變化最小。不過也偶有例外,這就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了。
主謂式:從主謂式成語中取三字為名,壹般也是名字的兩個字是壹組,是原來成語的前兩字或後兩字,姓是另兩個字中的壹個字,這樣讀起來比較有節奏。當然也不排除姓字與第二個字為差壹些。但如果是大、小結構均為聯合的成語,當然又沒有關系了,比如“金碧輝”,讀來並沒有“金碧”是壹個詞組,而“輝”獨立的感覺。
動賓式:因為在成語中,動賓式成語本來就很少,加上取三字為名需要其中壹個字是姓,所以這種情況不易遇到。
偏正式:從偏正式成語中取三字為名,應當註意的是其中自成壹組的兩個字順序不能顛倒。這樣剩下的那個字無論其在前在後,名字的基本含義可與成語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