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有著獨特的魅力,很多成語故事都富含了很多哲理。下面是我分享的十個短篇成語故事,壹起來看壹下吧。
1、暗渡陳倉
《史記.高祖本紀》。秦朝剛被推翻的時候,項羽負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而封劉邦為漢王,統轄這個典故載於巴、蜀和漢中。劉邦也有獨霸天下之心,很不服氣。他發現手下有壹位才華出眾的軍事家,就是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策劃奪取天下。劉邦去漢中途中燒毀棧道,表示無意東還謀取天下,使項羽放心。然後采用韓信的計策,派出幾百名士兵去修復棧道。項羽手下大將章邯鎮守關中西部,聽到消息笑道:"這麽大工程只派幾百名士兵,哪年才能修完?"章邯對劉邦、韓信這壹行動,根本沒引起重視。韓信表面上裝作要從棧道東進,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從小路暗襲陳倉(今陜西省寶雞縣東)。當章邯接到急報時,劉邦大軍已攻入關中。章邯被逼自殺。關中地區壹下子被劉邦占領了。
這壹典故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利用假象以給別人造成錯覺,而暗中采取另壹些措施來達到目的計策。
2、才高八鬥
本典故源自宋無名氏《釋常談。八鬥之才》。謝靈運以鬥量才。他說:"普天下的才學放在壹處,總***有壹石。曹子建(曹植的字,又稱陳思王)壹人就獨占八鬥才華;我占壹鬥;余下的由天下人***分了。"
後來人們用"才高八鬥"、"八鬥陳思"、"多才子建"等比喻高才,有才學的人;用"壹鬥才"、"才無壹鬥"等指才能平庸者。
3、白龍魚眼
這個典故出自《說苑.正諫》。吳王想要和百姓們飲酒,伍子胥勸諫說:"不可以,昔日白龍下清泠深淵,化為魚,被打漁人豫且射中了眼睛。白龍就此事上告到天帝,天帝說那個時候妳在什麽地方,是什麽樣子?白龍回答說:到了清泠深淵,化為魚形。天帝說:魚本來就是人類該射的,如果是這樣的話,豫且是沒有罪的。因此說,白龍是天帝的珍貴畜牲;豫且宋國的`賤臣。白龍如果不化裝成魚形,豫且也不會射他。今吳王妳舍棄萬乘之皇位,而與布衣平民們壹起喝酒。我害怕妳有豫且的串禍。"吳王於是停止了與平民喝酒這件事。
此典故借喻當政者化裝出行。
4、白首為郎
這個典故出自《漢武紀事》。漢武帝曾經乘輦到郎署,看見壹老翁,須鬢皓白,衣服不整。武帝問他說:"妳何時當郎官,這麽老!"回答說:"我姓顏名字叫駟,是江都人,在漢文帝時作郎官。"武帝問:"為什麽這麽老沒有得到重用呢?"回答說:"文帝好文,而我好武;景帝好老,而我還年輕;陛下好少,而我已老。所以三代遭遇不好,所以老在郎署。"武帝被他感動,提拔他為會稽都尉。
後用"白首為郎"比喻遭遇不好,人才長久被埋沒
5、白駒過隙
這個典故出自《宋史。石守信傳》。宋太祖趙匡胤重文輕武。他即位後想方設法解除重要將帥的兵權。壹天,趙匡胤請壹些武將喝酒,喝到壹半時,他對眾人說:"假若不是依靠妳們的擁護和支持,我不會到今天這個地步。但是皇帝也太難了,還不如當壹個節度使省心。"大將石守信趕忙問:"現天下已平定,誰也沒有私心雜念了,妳還有何憂慮呢?"宋太祖說:"妳們雖無私心雜念,可是妳們的部下貪圖享樂。如果也為妳們黃袍回身,妳們不也會自成壹統嗎?"石守信等將領壹聽此言,立該明白皇上的弦外之音,自己不能在朝廷再呆下去了。便紛紛跪地請求皇帝指出壹條生路,趙匡胤說:"人生在世,就好比少壯的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壹樣。妳們不如多攢些錢財,去過舒適的生活,這樣君臣相安無掛,不是很好的事嗎?"石守信等將領見宋太祖驅武用文的決心已定,為了活命保存生路,只好交出了兵權。
現壹般用此典故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6、白面書生
這個典故出自《宋書。沈慶之傳》。公元450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想要舉兵北伐,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便勸諫文帝,認為不可輕舉妄動。可是宋文帝不但沒有采納,反而叫丹陽尹徐湛之和吏部尚書江湛等文官向沈慶之亂出難題狡辯。沈慶之當場氣憤地說:"皇上準備出兵北伐,而與白面書生之輩謀劃此舉,事情怎麽能辦好呢?"宋文帝由於沒有聽勸沈慶之的正確意見,終於導致北伐失敗。
現壹般用此典故諷刺那些只有書本知識,而社會閱歷不多的人。
7、白往黑歸
這個典故出自《韓非子。說林下》。楊布養了壹只狗,只認識楊布衣服的顏色,而不認識楊布本人。有壹次楊布穿白衣服外出。天下雨,脫下白色衣服,穿黑色衣服返回。他的狗不認識而大叫。楊布很生氣,要打狗,楊布的哥哥楊朱說:"妳不要打,妳也是這樣,假若妳是狗,主人穿白衣處出,穿黑衣返回,妳能不奇怪嗎?"
後以"白往黑歸"比喻只看表面現象,不註意本質,或喻為前後不壹致。
8、白衣送酒
典故見《續晉陽秋》、《宋書。陶潛傳》。東晉詩人陶淵明極好飲酒,因家貧常不能盡興。壹次重陽節,雖籬下菊盛,卻無酒助興。正悵惘間,忽聞江洲刺史王弘遺白業人載酒來,即在花前暢飲至大醉。後人以"白衣送酒"喻所求之物不期而至。李郢《重陽日》詩有"愁裏又聞清笛怨,望中難見白衣來"句。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詩有"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句。
9、百發百中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周本紀》。春秋時楚國有個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距離柳葉百步之外而射,百發百中。左右圍觀的幾千人,都說他善於射箭。有壹個男子站在他旁邊說:"好!我可以教導妳怎樣來射!"養由基很生氣,放開弓握著劍,說"妳怎麽能教我射箭?"男子回答:"不是我教妳射箭法式。距離柳葉百步而射,百發百中,不趁著恰好時休止,壹會兒氣衰力倦,持弓不穩有擺動,箭易射偏了。如果有壹發射不著,以前百發百中的聲譽就全拋棄,前功盡棄。"
後以"百發百中"比喻善於謀事。
10、白雲親舍
這個典故載於《新唐書。狄仁傑傳》。唐朝高宗和武則天時代的壹位名臣,名叫狄仁傑,曾官居大理臣、河南巡撫、宰相。狄仁傑年輕時在並州(山西省太原市西)都督府任法曹參軍(司法部門的官員)那時,他的父母在河南(河南省孟縣)居住。壹天,狄仁傑登太行山,向河南方向看雲,那邊有壹片白雲在天空中飄浮著。他指著白雲對左右同行的人說:"吾親舍其下。"就是說,我的雙親住在那片白雲下面。
現在用這壹典故作為懷念父母親人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