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成語帶翻譯
關於讀書的成語有很多,比如:咬文嚼字、含英咀華、字斟句酌、倒背如流、囫圇吞棗等。壹: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 1. 解釋: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註意精神實質。 2. 出自: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妳咬文嚼字。” 3. 示例:學習文件不能只~,關鍵是領會文件的精神實質。二:含英咀華[ hán yīng jǔ huá ] 1. 解釋: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裏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2. 出自: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3. 示例:~,早預蓬萊道山之選。 ◎宋·陸遊《答建寧陳通判啟》三:字斟句酌[ zì zhēn jù zhuó ] 1. 解釋:斟、酌:反復考慮。指寫文章或說話時慎重細致,壹字壹句地推敲琢磨。 2. 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壹:“宋儒積壹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3. 示例:他說話從不隨隨便便,而是~。四:倒背如流[ dào bèi rú liú ] 1. 解釋:背:背誦。把書或文章倒過來背,背得像流水壹樣流暢。形容背得非常熟練,記得非常牢。 2. 示例:她把說明小冊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經讀得~了。 ◎郭沫若《蘇聯紀行·六月二十七日》 3.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多指背誦五: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 1.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2. 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壹似渾侖吞個棗。” 3. 示例:壹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朱自清《論詩學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