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驚弓之鳥的成語典故

驚弓之鳥的成語典故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壹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原指以巧制勝,現以“驚弓之鳥”來形容受過驚恐的人碰到壹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反過來說,它啟示我們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問心無愧。俗話說的“未作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就是這個道理。

近義詞傷弓之鳥、漏網之魚、心有余悸

反義詞初生牛犢、安之若素

驚弓之鳥的典故

戰國時,魏國有壹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壹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獵。壹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壹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妳有這樣的本事?”

更羸說:“請讓我試壹下。”更羸並沒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壹聲響,那只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啊!”魏王看了,大吃壹驚,“真有這本事!”更羸笑笑說:“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壹只受過箭傷的鳥。”魏王更加奇怪了,問:“妳怎麽知道的`?”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壹聽到弦響,心裏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壹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後來用“驚弓之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