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迎合,偏袒。 剛強 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成語出處: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 謁者 ,便以為不賢。”
成語例句: 濟南同知吳公, 剛正不阿 。 ★清·蒲松齡《 聊齋 誌異·壹員官》
繁體寫法: 剛正不阿
註音: ㄍㄤ ㄓㄥˋ ㄅㄨˋ ㄜ
剛正不阿的近義詞: 堅強不屈 堅毅剛強,不屈服。 洪深 《最近的個人的見解》:“甚至最難表現人生實態的建築,也漸漸有這種堅強不屈的
剛正不阿的反義詞: 阿諛奉承 阿諛:用言語恭維別人;奉承:恭維,討好。曲從拍馬,迎合別人,竭力向人討好。
成語語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剛強正直,不逢迎
成語故事: 宋朝包拯是壹個剛正不阿的清官,赴任揚州天長知縣時寫詩自勉:“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他壹生敢於犯顏直諫,不謀私利,執法如山,鐵面無私,不畏權貴,不循私情,為民除害,成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褒義成語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近代成語
英語翻譯: be upright and never stooping to flattery
俄語翻譯: твёрдый и прямолинéйный
成語謎語: 最堅硬的性格
歇後語: 包公鍘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