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魚秉直,史魚秉性正直。形容人秉性剛直不阿。
擴展資料:
這個成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中國歷史上的壹位官員史魚。
史魚是南朝梁時期的壹個重要官員,他在任職期間表現出了非常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為。據記載,當時南朝梁的皇帝為了籌集軍費,下令要求官員們納貢。然而,史魚堅決不從事這種行為,因為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合法的,違背了職業道德。
史魚的堅持並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反而遭到了嚴厲的懲罰。他被降職到壹個小縣城擔任縣令的職務。盡管如此,史魚仍然繼續保持正直和廉潔的品德,他不接受賄賂,不濫用職權,竭力為百姓謀福利。他經常巡視縣裏的各個地方,查察官員的工作情況,並且積極處理民眾的訴求。
史魚的廉潔和正直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欽佩。他在縣裏任職期間,治理有方,民風淳樸,人民安居樂業。由於他的公正和善治,百姓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視他為明君。雖然史魚在小縣城裏待了幾年,但他壹直堅持自己的原則,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
最終,他的聲譽傳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認識到了他的品德和才能,並且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皇帝將史魚調回到京城,任命他擔任重要職務。史魚的廉潔和正直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他對權力的拒絕和對職業道德的堅守,體現了壹個官員應有的品質。
因此,人們用“史魚秉直”來形容壹個人始終保持正直、清廉的品德。這個成語的由來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對道德和廉潔的重視。它向我們傳達出壹個重要的價值觀念:壹個官員應該以廉潔和正直為準則,克己奉公,為人民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