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應手”的意思是:心裏怎麽想,手就能怎麽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
得:得到,想到;應:反應,配合。
(01)“得心應手”出自於:《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意思是:正是因為我為人穩重,做事穩當,不著急,所以我可以隨心所欲得心應手的控制我自己,穩重是壹個人的良好品質。
(02)成語故事:
有壹次,齊桓公問管仲:“妳辦事從容不迫,並且很有見地,是如何學到的?”管仲回答說:“大王,其實我任何竅門都沒有,只有樣,那就是讀書。”齊桓公聽後,從此也抓緊壹切時間讀書。
有壹天,齊桓公正在津津有味地讀書,瑯瑯的讀書聲傳到堂下。這讀書聲擾得在堂下制造車輪的老工匠輪扁心煩意亂。於是,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堂上來,問齊桓公:“請問大王,什麽書使妳讀得如此入神?”齊桓公見狀,有些生氣,但還是回答說:“我讀的都是聖人的書。”輪扁問:“聖人還活在世上嗎?”齊桓公說:“他們有的早就死了。”輪扁說:“人已經死了,那書上說的不全是廢話嗎?”齊桓公聽後勃然大怒,說道:“本大王在讀書,妳這個工匠膽子也太大了,竟敢說我讀的書都是廢話,今天妳給我講出道理,否則我就取下妳的人頭!”輪扁見齊桓公發怒,不慌不忙地說:“大王息怒。我輪扁是制作車輪的,就拿加工車輪的事來說說吧。車輪的軸孔做大了,鉚起來就容易松動不牢固,如果做小了就會因鉚太緊而發澀,難以裝配進去。只有寬緊合適,恰到好處,這才行。我做活時,得心應手,這裏有技術的奧妙,但無法用語言表達,我說不清其中的道理,所以也無法把它傳授給我的兒子,兒子也無法繼承我的手藝。大王妳看我現在已七十多歲了,我還得親自動手做車輪。否則,我不做了,別人也就無法制作車輪了。古代聖人的那些精妙的東西是無法用語言傳給後世的,所以那些東西隨著他們的死亡而失傳,因而留下的都是廢話。”齊桓公被輪扁這番話弄得哭笑不得,但他認為輪扁作為壹個工匠,受環境及知識的限制,說出這話也不足為奇,便原諒了他。
(03)成語寓意:
“得心應手”這個典故中輪扁以自己得心應手的技藝嘲諷了歷史上那些輕視勞動人民的實踐,專門靠搬弄“聖人之言”裝潢門面的統治者,強調了通過自身長期的實踐取得經驗的重要性。然而完全否定從書本獲得間接經驗的可能性,也是有其片面性。
希望樓主工作上處處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