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白讀書未成,棄去。過小溪,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笑其出。老嫗曰:“功到自然成耳。”李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
譯文
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說唐朝大詩人李白,少年求學的時候,長期讀書沒有成果,打算放棄。
渡過了小溪,看見河邊有壹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壹根很粗的鐵棍。李白好奇的問:“老婆婆,您磨鐵棍做什麽呀?”
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的針。”
李白吃驚的說:“哎呀!即便是壹般的鐵棍,也難以磨成那麽細的繡花針,您怎麽還偏偏找了根鴨蛋粗的鐵棍,就算是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磨壹輩子也未必能把這根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說道:“哈哈哈,小朋友妳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裏的這壹根鐵棍啦,這還是我當年風華正茂之時,壹直沒有用過,留下來沒打磨過的,原打算作為廚房做飯之需的燒火棍呢。而且,我並不擔心自己會空耗歲月,也沒有什麽到頭來白忙壹場的無聊雜念,只要我還活著壹天,就會堅持不懈壹天,把自己這根鐵棍磨的比昨天更細那麽壹點,最後自然就磨成繡花針了嘛。”
李白聽後很有感觸,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實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來彌補的,如此壹把年紀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來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麽可以因壹時的挫折就隨便半途而廢,放棄所追求的理想呢,於是馬上返身回到學院繼續讀書。
壹年之後,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謝對自己指點的同時,也看到那根鐵棍真的細了很多。
若幹年後,李白終不負天賦才華,寫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詩篇。